据杭州日报报道,近日有家长发帖称,在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不少网友调侃,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还要帮孩子打扫卫生。
图据报道
打扫教室、搬运书籍等,向来是中小学生开学前的常规集体劳动。然而近年来,每到开学季,不少中小学都有家长为孩子代劳打扫教室、搬运书籍的身影。从部分学校的角度看,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搬桌子抬椅子擦玻璃、上上下下搬“书山”不仅效率不好,还有一定危险性,请家长代劳自然省事许多。从家长的角度看,有的或许无意帮孩子代劳,但老师通知一来,不管是为了合群还是担心孩子受影响,只能亲自上阵或者花钱请钟点工;还有的不舍得孩子受累,开学劳动既能帮孩子打扫学习环境,还能借机与老师交流,自然积极主动。
为了共同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家长积极融入学校教育本应提倡。但让家长代劳搞卫生、搬书籍,已经超出了家校共育的边界。作为校园环境的维护者,诸如卫生保持等工作是学校的责任,如果学生年纪太小干不动或存在安全风险,也应该由学校协调人员加以解决。学校向家长发通知,甚至让家长通过自主报名和请保姆阿姨两种方式参与大扫除,某种程度上是明里暗里要求家长必须参与大扫除。这不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而是将自身责任转嫁给家长。
家长要是真的都来代劳,代掉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跟家长比,孩子或许打扫得没那么干净、没那么快速,但是在擦黑板、扫地面等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干净的黑板、地面,还是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提升的劳动技能、不断打开的动手欲望。通过集体劳动,孩子还能感受到跟同学协作的快乐、让班级焕然一新的自豪感。家长全程代劳,打扫得不管多干净、多快速,在一旁袖手旁观的孩子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理解劳动的意义吗?恐怕只会觉得,反正家长总会帮自己干,大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又从何谈起?
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家长后退一步孩子才能往前走。当前,中小学都在开设劳动课,培养学生劳动本领。搬书、搞卫生等劳动很简单,属于必备技能,且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不正可以是劳动课的起点?学校要是想让家长参与,也应该让家长带着孩子劳动,而非代劳。据报道,今年深圳龙岗不少学校,让学生们自己搬开学书本,没再请家长代劳。
家长代劳,带不出好孩子。学校越是要培养孩子,越不该在劳动教育上偷懒;家长越是爱孩子,越不能代孩子流汗。孩子都没有“大扫除”的意识,哪来扫除人生路上各种障碍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