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股“分享我的人生胶片时刻”的热潮。网友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人生照片”,亦欣赏别人的珍藏,评论点赞、你来我往,宛若参与了一场热闹的线上治愈系摄影展。

落日余晖下的一家四口、同看朝晖染海的朋友,老夫妻并肩前行的背影、绿皮火车窗棂里透出的剪影,在湖边安静翻书的学子、草地上欢脱奔跑的孩童……这些风格各异的“人生照片”,定格着生活百态,默默讲述着那些遗落在光阴里的故事。网友纷纷留言感慨:哪张场景似曾相识,哪张又勾起了记忆里快被忘掉的“小确幸”。
看来平常的照片,何以能够触动心弦?一个共通之处,是它们“像一位沉默的老友,提醒我们生活的珍贵”。置身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多少人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推着奔跑、开启倍速生活。等到偶得闲暇、蓦然回首,才发现似乎陷入日复一日的时空循环,两点一线、千篇一律,难有鲜明体验和记忆。但纪实照片恰如“发现美的眼睛”,那些或细微或粗糙或偶然的真实记录,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烟火日常、市井喧嚣、美好风物,承载着岁月里的温柔舒缓,常常如暖阳般治愈心灵。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建议大家都去频繁大量地记录生活”这一话题,也曾在网络中掀起一股风潮。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无论是怎样的形态载体,都在收藏生活中那些点滴美好,也都在推动着习惯了网络化生活的人们,重新找回在真实世界里感受幸福的能力。路过一地风景、看过一处古迹,读过一段诗行、顿悟某种道理……当这些记录成为成长的参照物,便会让人确信静水流深中自有意趣、寻常日子里总有闪光。
曾经有哲学教授建议,“生活的根本任务在于,找到属于你的、适当且愉快的生活方式”。而鉴于遗忘的经常性,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也有必要加入记录这一维度。记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感触与生活,我们的生命体验也会告别单一色调,收获更精彩的美好与遇见。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