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服务73个小区、6.12万户居民……从海淀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获悉,清河街道已全域覆盖“一袋式”上门回收服务,为垃圾源头减量、可回收物回收效率提升探索了新途径。
“一袋式”上门回收成“新日常”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努力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提升回收效率,促进居民养成自主分类习惯,清河街道自2021年起率先在全域开展可回收物“一袋式”上门回收服务。
安宁华庭小区位于清河街道中部,是“一袋式”试点第一批服务用户,小区内现有居民1965户,注册用户1490户,除流动人口外,常住居民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小区距离清河回收中转站仅500米,不仅方便开展“一袋式”上门回收宣传工作,还能提高回收员收运物品效率,项目运营至今累计上门回收近1.5万单,垃圾减量120吨,近期日均减量400公斤,“一袋式”模式减量效果显著。
安宁华庭小区“一袋式”垃圾分类已经与街道物业管理深度融合。接下来,将在小区内设置“一袋式”自主交投点,引导居民自主分类、交投,形成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至今,清河街道“一袋式”上门回收模式运营项目实现垃圾源头减量4085吨,上门回收近40万单;协助社区物业公益处理大件垃圾、泡沫玻璃、废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年清运量达100余吨。
大件中转站实现可回收物品暂存
“一袋式”让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那么日常回收上来的“一袋子”存放在哪里?采访中,据了解,为畅通前端回收渠道,实现低值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的高效流转,在清河街道的协助和支持下,区物资回收公司建设并运营了清河大件低值回收中转站。
“中转站承接社区物业和居民交投的大件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实现‘一袋式’回收物品的暂存,在居民与分拣中心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区物资回收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清河回收中转站位于安宁庄东路19号南侧50米院内,处于清河街道的中心位置,极大方便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暂存和转运。
目前,清河大件低值回收中转站月均承接低值可回收物近200吨,其中大件垃圾近800件,清运车辆约230车次。同时中转站还肩负宣传调研、安全监管、物资存储等功能。接下来,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理念,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推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