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机制先行,筑牢执行“压舱石”。街道党工委将垃圾分类工作列为专项议题,通过每周调度、现场拉练、专题推进等举措,组织各科室、社区对重点任务逐个攻坚、逐项突破。成立街道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设立街道示范值守岗 1 处、社区示范值守岗 5 处,强化现场引导与监督,确保每日早晚高峰桶前值守率达100%。
二是全民动员,织密参与“一张网”。明确物业、企业垃圾分类责任,确保压力层层传导、任务有效落实。广泛动员“老街坊”志愿者、社区网格员、楼门长、小巷管家等多方力量共80余人,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通过桶站值守现场纠正错误投放,维护桶站整洁。组织196名党员干部及2000余名居民签订承诺书,强化主动参与意识,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
三是广泛宣传,分类知识“润心田”。利用横幅、海报、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载体,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线下累计发放宣传折页 1000 余张,线上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吸引 500 余人参与。组织垃圾分类“五进”活动,定制学生版、商户版分类指南,全方位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1+5+N”矩阵,举办“小手拉大手”“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等各类宣教活动 20 余场,有效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四是设施升级,优化硬件“降门槛”。针对辖区各垃圾桶站配置及标识规范性开展严格检查,发现垃圾桶破损、分类标识模糊等问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更新设施。统一张贴投放指引标识,确保分类容器“标识清晰、配置齐全、干净整洁”。通过硬件升级与服务优化,降低居民分类投放门槛,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实的设施保障。
五是严格执法,守牢分类“全链条”。加大对夏季垃圾清运不及时、随意堆放倾倒生活垃圾等问题的执法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桶站满冒、异味扰民问题,对检查发现的混投问题,现场要求立即整改。针对混装混运、非法倾倒等违法行为,要求运输方严格执行分类运输路线,严禁中途倾倒或混合装载,对垃圾来源的收集、运输单位进行倒查,从末端环节压实责任,确保垃圾分类全链条规范有序。
来源:广宁街道、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