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近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志愿者团队走进马昌营镇马昌营村,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趣味讲解、互动游戏和实地实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科学分类,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以一段生动的动画短片引入主题,用孩子们熟悉的“垃圾去哪儿了”问题引发思考。随后,通过色彩鲜明的实物道具,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重点演示了常见生活垃圾的区分方法。“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用过的电池是有害垃圾,吃剩的果皮要放进厨余垃圾桶……”志愿者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实例,让抽象的分类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在“变废为宝”活动互动环节,志愿者们设计了“废纸变收纳”等游戏。孩子们纷纷动手参与其中,成功完成任务的小朋友举着成品欢呼,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用道具模仿垃圾分类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孩子们认真将手里的代表不同垃圾的卡片进行分类投放,动作有模有样。
此次“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分类、播下环保种子。马昌营镇将以此类活动为纽带,让少年力量为绿色生态赋能,让文明新风在镇域持续传递,擦亮文明与生态共荣的镇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