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劲松街道通过系统化治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探索出特色路径,不仅有效提升了居民投放准确率,更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习惯”,成为彰显城市治理温度的生动实践。
聚焦居民投放“痛点”,劲松街道率先启动全域垃圾分类设施升级行动。针对部分垃圾桶拉环锈蚀、分类背板破损等问题,街道集中更换锈蚀拉环70个、更新破损分类背板456组,全部选用耐腐蚀、易清洁材质,同步规范设置分类指引与公益宣传标识。为保障环境洁净,街道还明确各责任主体每周至少开展2次深度清洗消毒,从源头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掀盖难、气味重”问题,投放体验显著改善。
在习惯养成环节,街道创新构建“1+1”宣传引导机制,形成“月度有主题、每周有活动”的常态化推进模式。一方面,邀请垃圾分类专家走进社区,通过政策宣讲、实操指导等形式,提升居民对分类标准的知晓度;另一方面,在早晚投放高峰时段安排志愿者驻点引导,及时纠正混投、错投等行为。同时,借助社区宣传栏、居民微信群、电子屏等载体,常态化推送分类知识和工作动态,并固定每月第二个周六为“新风‘朝’集中投放日”,方便居民现场交投可回收物,推动居民从“被动配合”向“主动参与”转变。
针对夏季蚊蝇滋生的季节性难题,街道推出“3+1”消杀管理方案。要求各物业单位对投放点实施早、中、晚一日三次专业消杀,重点覆盖垃圾桶内外、地面及墙角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同时建立蚊蝇密度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监测数据科学调整消杀频率和药剂配比。这一举措实施后,各投放点蚊蝇数量明显减少,异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巩固了居民的分类积极性。
如今,劲松街道的垃圾分类站点环境整洁有序,居民投放准确率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已从一件需要推动的“关键小事”,成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民生实事”。朝阳区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精细化治理为抓手,让垃圾分类工作更贴民心、更具实效,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