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大兴庄镇召开“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各村居党组织书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农学院六所高校的20余名本科生参加启动仪式。

会上,组织委员杜杰围绕全镇发展规划进行介绍,并观看大兴庄镇宣传视频,让高校实践队伍从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大兴庄镇发展现状。

杜杰要求:各村居要保障实践安全,筑牢安全防线,村书记必须实时掌握实践动态,明确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要提供全面支持,助力实践开展。各村居组织村民积极配合实践调研工作,为实践队伍提供真实、详尽的村情资料,安排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村民代表与学生交流。要加强沟通指导,促进成果转化。定期与实践队伍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实践队伍聚焦乡村振兴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动实践成果落地转化。

杜杰表示:本次实践活动是首都高校“大思政课”搬进乡村振兴一线的重要形式,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式的实践锻炼平台。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俯下身,用脚步丈量大兴庄的每一寸土地,用眼睛观察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用耳朵倾听百姓的真切呼声,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祝愿各位同学在大兴庄镇度过一段充实、愉快且收获满满的实践时光!也期待大家能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成为大兴庄发展的“编外参谋”“荣誉村民”!

随后,三名学生代表现场分享实践感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代表邓文波表示,乡村要振兴,青年当先行。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也渴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组建了“青禾兴声”实践小队,我们将通过村课、村播、村耕、村晚等多种实践形式,深度参与韩屯村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事业。我们相信,本次在韩屯村的实践将更加精彩、更加丰富、更加务实。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代表石思源同学表示,作为平谷儿女,我既为家乡全力打造农业中关村的奋进姿态感到自豪,也深知肩头的责任——要用所学知识反哺这片养育我的土地。大学生开展 “大思政课” 实践意义重大,社会实践本身就是行走的思政课,我们要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通过走村舍,踏地头,学农耕,读懂国情乡情,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从而上好乡村振兴的行走的大思政课。这个暑假,我们将把课堂学习搬到平谷的田间地头,在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的现实意义,真正践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理念。我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而我们大学生更应积极运用知识储备和资源优势,走进社会、深入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农学院学生代表朱子赫发言,今天,我们怀揣着“厚德笃行,博学尚农”的校训精神,踏上平谷这片沃土,开启以“百合疗愈花境”赋能乡村的实践征程。通过与当地村民合作,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可持续运营的花境疗愈体验项目,让平谷的青山绿水孕育出“花经济”的坚实根基。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推广花期调控、生态养护等技术,计划举办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百合花境可以长周期运用,并设计相关绿色疗愈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增加客流量。我们将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朋友并肩作战,共同见证每一朵百合的绽放。

会后其他高校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悟: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林祥育:作为“青禾知行团”的队长,我和我的队友们将前往平谷区大兴庄镇三府庄村,深入乡村建设一线,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和宣传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实践中向基层工作者学习,向农民朋友请教,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祖国大地上。

中央财经大学学生朱熠:“高大尚平谷”的宏伟蓝图,根基在乡村,活力在基层。我们团队聚焦“村民自治乡村规划提升”,就是希望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乡亲们的心声,学习建设家园的宝贵经验。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定当俯下身子,虚心求教,与乡亲们、同学们、老师们紧密协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融入乡村,力争形成有温度、可操作、能落地的提升建议。为“高大尚平谷”的乡村新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蒋涵娟:感谢平谷区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也感谢学校对“千人百村”活动的大力支持! “千人百村”暑期实践活动,是一次把课堂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宝贵机会。我们此行来到平谷,不仅是为了调研学习,更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所学,参与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