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引导青年人才服务基层,平谷区滨河街道积极响应“千人百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近日,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琼枝教授带领的“蓝图砺新,文化筑城”实践团队正式入驻建南社区,开启以红色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一、搭台领航,青年赋能基层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开展,滨河街道于7月7日下午专门组织召开了“千人百村”社会实践动员会。街道工委副书记李雨轩对学子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青年人才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宝贵资源,街道热切期望同学们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和青春活力,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点,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在严谨务实的实践中提升能力、贡献力量。街道周密部署了实践任务、明确了保障措施及要求,为实践团队顺利融入社区、精准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对接,精准把脉需求

实践伊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金海详细介绍了社区概况与发展现状,社区工作人员也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工作。通过街道搭建的沟通桥梁,团队成员迅速建立起对社区工作的整体认知。在随后的交流中,同学们表达了服务社区的真诚愿望,社区工作人员也对街道引入的这股青春力量表示高度欢迎与支持,承诺将全力为实践活动提供便利。

7月8日,在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下,团队实地走访了建南社区,深入了解其人口结构、空间布局与特色亮点。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街道总工会组织的“北京工会”APP进社区推广活动,协助现场宣传与服务,将实践课堂融入街道服务群众的日常工作场景。

三、支持赋能,实践路径优化

基于前期的深入调研与对接,7月9日,实践团队在建南社区召开研讨会。在街道和社区提供的实践场地与信息基础上,团队结合“千人百村”总体目标与建南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汪琼枝教授的指导下,对实践项目主题与实施路径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更聚焦、更具操作性的项目方案,并向社区作了专题汇报。

下一步,在滨河街道的实践平台上,这支青年团队将依托平谷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街道将持续关注并提供必要支持,引导学子们将智慧与热情转化为服务社区、助力平谷红色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千人百村”项目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建共享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