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简  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我国第一次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14年-2020年完成,项目负责人: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和北京儿童医院崔永华教授)发现,我国在校中小学生(6-16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7.5%。《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已经超过24%,且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多为“零打碎敲”,不成体系。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率先探索建设“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旨在整合医疗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综合多重干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具体做法

1.以“心理体检”为抓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示范区

在北京市朝阳区试点5年,以“心理健康评估项目”的方法,每年对朝阳区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心理体检”,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精神科医生到校面访,可以及时为学生咨询诊断。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还为朝阳区中小学生建立了就诊绿色通道。同时由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科专家和临床心理学专家不断对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和中小学生进行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应对能力。

2023年5月起,拓宽了试点范围,与东城区教委开展合作,为东城区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就诊绿色通道,定期组织针对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每年组织2次全区范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现场咨询活动,并针对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2.以健康科普为基础,提升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整体认知水平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儿童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包括:心理健康进校园;发表科普文章;利用媒体平台做心理健康直播;父母空中课堂(主要指对患儿父母进行线上培训和科普)。

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团队在25家中央、市级、行业权威媒体发表343篇科普文章,传播总量突破820万次,其中阅读量10万+的文章20余篇,单篇最高阅读量 108.5 万次;在生命时报、北京考试报、百度医典等媒体平台做了3场直播,分别是《跟孩子一起上堂心理课》《高三一模后,怎么调节考生心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及时捕捉孩子异常信号》,总观看量近60万次。

二、成效

1. 构建了“预防—辅导—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近几年,通过心理体检,检查出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83%得到了及时的干预,其中60%以上的干预策略中包含医学干预。检查出的重度抑郁障碍学生,95%以上得到了及时的门诊治疗或住院。

2.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由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科专家和临床心理学专家共同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授课,对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短板,提升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心理健康进校园和社区”的活动,培训家长85000余人次,培训学生120000余人次。

3.提高了朝阳区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之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新冠疫情之后对朝阳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朝阳区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疫情前没有显著的增多,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体系的实践效果。

三、总结与反思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还需要不断反思,巩固当前的成果,持续推进该服务体系的优化。具体措施将包括:畅通医教的双向反馈途径,加强综合干预;继续加强体系的组织保障,完善相应制度;将培训内容从广度扩展到深度,持续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心理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