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地处京杭大运河北端点,沿线村镇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发展,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记者日前采访发现,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大运河沿线的很多古村落正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焕发新生机,给乡村振兴赋予新活力。一条独具特色的大运河主题村落带,即将呈现在众人面前。

舞龙队在张庄村内表演“运河龙灯会”。记者 唐建/摄

样本①

西集镇沙古堆村:从种樱桃到办民宿

千年运河在西集镇沙古堆村外拐出一道缓缓的弯。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让市级美丽休闲乡村沙古堆村有了“京郊樱桃第一村”的金名片。而今,游客不光能在每年5月至6月到村里摘樱桃,还可以入住6家民宿。今年,村里民宿数量会增加到10家左右,一处处风格各异的民宿将成为这座古村落的美丽新名片。

几年前,沙古堆村村民曹女辞去市里的白领工作回到了家乡,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办起“田里花间”民宿。这是村里第一家民宿。“坦白讲,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很多老街坊听了都摇头。”曹女说,2016年夏天的一场冰雹让自家樱桃园几近绝收,年近六旬的父母很是伤心,“农民想靠农业增收太困难了。借着大运河的名气,咱家办个民宿试试?”

“田里花间”民宿经过专业设计、改造,运营上也充分借鉴了平谷、怀柔、秦皇岛等地优秀民宿的经验。曹女还把民宿和自家的30亩农场进行绑定,客人除了住宿,还可以骑行漫步运河大堤,更能到果园里开展农事体验、青少年研学等活动。

在曹女的带动下,很多老街坊也办起了民宿,沙古堆村一跃成为大运河沿线小有名气的民宿集群村。

“乘着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我相信大运河沿线乡村民宿产业也会越来越好。”曹女说,目前通州区已经发布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办法,村民们干劲儿十足。

样本②

漷县镇张庄村:蒙尘“巨龙”再次腾飞

漷县镇张庄村附近,大运河呈“M”形走向,河面宽阔。村里的老人说,这段河道冬天早年间特别容易结冰。而在漕运时代,为了家家户户的生计,村里便有了春季舞龙的风俗,祈祷冰能尽快融化,漕运得以恢复。

张庄村是通州唯一的市级传统村落,村里的“运河龙灯会”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兆亮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家做龙灯,他的爷爷、太爷都是早年间舞龙会里的骨干。

然而,想传承好这项非遗可不简单,“运河龙灯会”表演人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打鼓的更是80多岁了。舞龙时,一个龙头30斤,一套动作跑下来,即便是大冷天,队员们也会大汗淋漓,谢兆亮迫切希望舞龙队能有新鲜的血液。

2021年,浙江人傅程豪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我是从运河尾来到了运河头。”他发现,村里2条方头大口、鹿角长须、猪鼻圆眼、蓝身金鳞、金鱼尾巴、各长18米的“巨龙”,就堆在杂物间蒙尘,让人看了心疼,“一定要让它们再飞起来。”

过去两年,在傅程豪、谢兆亮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张庄村利用闲置库房建成了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漷县镇中心小学侯黄庄校区的一些学生们也开始学着舞龙。随着“运河龙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3年春节,张庄村村民组成的队伍还到大运河文化广场进行了舞龙表演,年纪最大的老师傅被许多市民围在中间合影,他感慨地说:“从来没当过明星,今天过了一把瘾!”

样本③

宋庄镇平家疃村:讲好村史上的“红色传奇”

通州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平家疃村。大运河研究专家、通州区政协文史特邀委员陈喜波告诉记者,历史上,这座村庄旁边就是古运河。抗日战争时期,村内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如今,这里正打造副中心红色旅游示范村。

平家疃村常住人口有7000多人,被民间称为“京东第一大自然村”。陈喜波自2009年开始对通州大运河沿线古村落进行考查。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平家疃村时,遇到几位老人在小广场上晒太阳,提起村子的红色历史,有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一天”指的是1945年5月7日。当天,500多名日伪军逐户搜捕八路军,寻找给八路军保存的公粮、捐款等物资,并把全村群众都赶进平家疃后街一家大院里,四周架起机枪,用刺刀逼迫群众交出抗日人员。面对威胁,村民们拒不回答。敌人使用毒打、热油浇身、往水缸里按头等酷刑,受刑群众任凭怎么折磨,一口咬定“不知道!”敌人气急败坏,当众杀害十二位村民。惨案发生后,全村一百多青壮年加入民兵。

近年来,平家疃村组建了大运河传统村落(平家疃)研究中心和平家疃文旅产业研究中心,探索大运河(京津冀)红色文化和平家疃村红色历史。村里的革命遗址保护、地道遗址勘查、红色堡垒户确认、革命烈士旧居标记等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链接

政协委员支招儿——

打造运河版“古村落综合体景区”

虽然运河主题村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不少制约“瓶颈”。就拿上述三个村庄来说:平家疃村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尚缺乏系统方案、沙古堆村还没有找到合适场地建设旅游大巴停车场、张庄村还在寻找非遗传承与市场化推广的契合点……

如何让运河文化最大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也是前不久召开的2024年通州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民建通州区工委提交的《关于大运河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也被列为通州区政协“一号提案”。

“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保护不到位、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乡村文旅市场活力有待释放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以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必然难以突破困境。”民建通州区工委副主委刘建勇说。

委员们建议,以“运河村落美丽乡村样板”专项为契机,在村史馆建设、文艺表演、手工艺品的制作和推广中体现本村历史文化的演进,增加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运河村落美丽乡村”的基础上选择有文化底蕴、地理优势、资源基础的运河村落为试点探索社区型景区管理,用“水上航道”吸引环球度假区、北三县、京津冀周边游客,打造潞城、西集、漷县、台湖等地的运河版“古村落综合体景区”。

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委员们建议,实施“区级非遗工坊”项目建设并提供资金支持。选择辨识度高、竞争力强的非遗工艺作为重点项目,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开发衍生品等方式,提升非遗品牌形象和价值支持,促进非遗的商业化利用和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