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栅栏又有商业体上新。记者昨天获悉,经过两年多建设,北京坊二期主体工程已竣工亮相。未来,北京坊二期将与一期地下全面连通,共同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北京坊二期设置了多处花灯景观,再现曾经的“灯街”璀璨。

设计有韵味 
与文保古建风貌相协调

夜幕降临,从前门大街向西走入廊房头条,典雅的国潮花灯一路相随,与古朴的建筑风貌相得益彰。这里,就是初露真容的北京坊二期。

“从城市风貌的角度看,二期属于过渡区——北侧是已经建成的一期,南侧是传统的胡同院落,建筑风格上要着重考虑现代与传统的协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由于北京坊一期有劝业场、三阳金店等多座民国风格的文保建筑,因此二期劝业场南广场建筑立面采用了拱券、民国风门头、红灰砖搭配等元素,使廊房头条沿街风貌相互融合。面对着胡同院落的建筑南立面,使用了木、石、砖、瓦等传统材料,与四合院风貌更加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坊二期与一期地下将实现连通,形成环形游览路线,有限的地面空间中留出两个室外广场,可用作演出、展览、社区活动等。

“结合错落的屋顶和围合的院落,北京坊将形成立体街巷。”吴晨介绍,超3000平方米的天台花园未来有望成为纵览北京天际线的打卡点,游客可在此俯瞰老北京历史街区。

施工有巧思
“口袋式”施工方寸间巧腾挪

北京坊二期总建筑面积约2.37万平方米,2022年8月正式开工。“项目场地是瘦长形,建筑紧挨着场地的边缘,最近的距离只有10厘米,几乎没有可以用来堆放材料的场地。”北京建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陈永福形容,实际建设就像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巧腾挪。

廊房头条成了工程现场的“生命通道”——人员、物料、机器都在这条胡同里运输,胡同西口则是场地唯一的施工出入口。“我们管它叫‘口袋式’施工。”陈永福介绍,每天进多少材料、什么时候进、谁先谁后等问题全部以10分钟为节点来计算安排。

如何让传统的砖瓦与石材、玻璃等现代幕墙完美融合?项目团队巧妙地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中延伸出一个平台,让砖墙和幕墙稳固“生根”,给建筑物穿上美丽的“外衣”。“从外观上看,好像是窗户镶嵌在砖墙上,实际上,它的全部重量都由混凝土外探的结构来承担。”陈永福说。

运营有特色
挖掘城市记忆 实现融合发展

“北京坊整体的定位是中国式生活体验区。一期我们引入了很多首店,到了二期,定位会更加深化和聚焦,向文商旅融合发展做转型。”运营方北京广安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文英介绍,近几年,北京坊客群在发生变化,以前的游客以跟团游为主,如今年轻游客越来越多,消费品质在提升。

为此,北京坊二期将加强城市文旅特色,比如以中轴线为主题的巧克力博物馆、以大栅栏为主题的沉浸式剧场等,更加彰显北京文化。“潮流社交体验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王文英透露,目前20多个品牌已经签约,未来二期开街后,将串联起北京坊乃至整个大栅栏街区,让这里更好玩、更好逛。

北京坊沉淀了丰富的胡同文化、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承载地,运营中也将更凸显文化味儿。“历史上,廊房头条曾被称为‘灯街’,每年新春都会举办灯市,所以今年春节我们在胡同口设置了以京绣牡丹为元素的球形艺术装置。”北京大栅栏永兴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兵介绍,沿街建筑立面与山墙局部采用镂空花砖,使室内灯光朦胧地透射而出,呼应“灯街”历史,唤醒老北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