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京城处于高温黄色预警中。正值暑运,午后气温达35℃,各大火车站人流如织。站外,暑气蒸腾,拉着箱子的旅客被汗水浸湿衣裳;可一走进站内,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空气十分清新,即便出行的旅客摩肩接踵,也丝毫感受不到燥热。

北京站地下空调机房工作人员精细调节

“候车室空调真凉快,温度舒服,风吹得很均匀。”北京站内,准备前往哈尔滨的李先生半靠在候车椅上,惬意地舒展身体。其实,车站的“清凉密码”就藏在车站地下空调机房,工作人员对机组风阀、冷水阀门进行毫厘之间精细调节,让每一缕冷风都精准送达各个角落。今年,北京站还制定了三重温控保障方案:室温达28℃自动启动新风置换,30分钟未达标则唤醒制冷机组,遇30℃以上高温或列车大面积晚点,供冷机组与新风机组系统提前或即时响应,让凉风不间断地吹拂。

北京站地下空调机房工作人员精细调节

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介绍,“早在热浪侵袭前,北京站便对106台新风机组、47台多联机、8座核心制冷机组进行了全方位‘健康诊疗’,940块压力附件经专业校验精准复位,冷却塔也焕然一新。”

北京站候车室里,一辆贴着“清凉驿站”标识的推车穿梭在候车区域,不锈钢桶里盛着绵密的绿豆汤,玻璃罐中菊花茶清新、诱人。“姑娘,给我来杯绿豆汤!”旅客张阿姨接过客运员回增文递来的纸杯,凉津津的杯子混着甜丝丝的豆香,驱散了暑气。“天这么热,真是消暑又暖心!”随着气温攀升,这辆清凉小车总会适时地出现,给旅客一份份亲切的关怀。

北京站第八候车室的绿色景观

步入北京站第八候车室,满眼青翠让旅客等待的时光多了份诗意。生机勃勃的龙血树、姿态舒展的芭蕉叶、青翠欲滴的苹果芋——各种各样的绿植与绒毯般的苔藓相映成趣,五色鹅卵石点缀其间,还有灵动的小动物装饰穿梭绿意中……北京站在酷暑来临前,邀请专业团队设计“绿色造景”,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调节室内湿度,缓解候车的焦虑。

除了北京站,近日,京城各大车站纷纷开启“清凉模式”。北京丰台站候车室、进站厅、换乘层等公共区域,藏着一排排不起眼的“小白盒”,它们是温度感应器,时刻监测车站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值,自动调节空调系统,让室内环境达到适宜数值。因此,无论旅客什么时候进入车站,都能享受到舒适的候车环境。

北京西站,服务台备齐藿香正气水、降温贴等常用防暑降温用品,还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合作在站内设置专业医疗点,遇到旅客突发中暑可以及时救治;北京南站升级空调设备,设置圆柱孔出风口,增强集中出风量,每日根据气温和室温动态进行调整,东、西停车场分别设有网约车空调等候区,内设空调和座椅,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网约车等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