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延庆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24.6微克/立方米、累计优良天数15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市首位。这是记者从延庆区了解到的。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延庆区以科技赋能推动污染防治精准化、智慧化的实践。

在中关村延庆园东部运维中心工地,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无人机正按预设航线开展污染源空中巡查。通过“空中巡查—数据研判—实时派单—闭环处置”智慧监管机制,系统可实时回传影像数据,结合智能算法精准识别扬尘管控不到位、裸露地块等问题区域,延庆区生态环境局根据回传问题线索,移交相关单位核查处置。

延庆区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谢锐介绍,无人机巡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效率高、速度快。他说,“仅6月,我们就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了15例扬尘管控不到位的问题。以某施工工地运输渣土车没有苫盖的情况为例,从发现问题到完成整改,仅用了1个小时,这比以前人工检查快了3倍不止。”

今年起,延庆区将低空技术深度融入环境监管体系,构建起全领域覆盖、全流程优化的监管模式,常态化巡查工地扬尘、水源地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等环境敏感区域,破解山区、河道等人工巡查盲区,精准识别隐蔽污染源。

在科技赋能基础上,延庆区也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全面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工作。

延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