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学期开启,今日早高峰全市交通流量显著攀升。市公安交管部门迅速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铁骑交警全员投入一线,重点加强易拥堵路段巡逻管控与交通疏导,并在全市学校周边设置了500余处护学岗,全力保障上下学高峰时段道路通行顺畅有序。
通学公交开进校园
清晨7时,西城区北京育才学校新校区门前及周边道路人流、车流明显增多。交管部门提前在学校西门太平街道路两侧设置了3处临时接送区,方便送学车辆临时停车。
记者注意到,电动自行车成为不少家长的送学首选,车辆从四面八方向学校涌来。“送学的家长送到这里就可以了。”校园北门外太平街与燕京南街交叉口,受送学车流与通勤车流叠加影响,偶有通行缓慢情况。多名交警在现场加强交通疏导,引导车辆快速通过路口,护学岗民警和家长志愿者不时护送学生通过马路。
8时过后,载有学生的通学公交车陆续驶来,进入学校内部专用通道让学生下车入园后,再由南门驶离。
西城交通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要再强告诉记者,今早6时30分执勤力量便已到岗到位,校址周边还安排了巡逻铁骑负责交通事故快清快处。
开学前,交管部门就对育才学校新址周边道路进行了优化,将学校北门外的燕京南街原7米宽的机非混行道路拓宽至20米,实现“一上一下机动车道+一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布局;将燕京南街西口向南拓宽近10米,在路口南侧设置了双向人行横道,道路中心设置了两个实体安全岛,确保学生安全过马路。
此外,交管部门还联合区城管委、区教委,征集学生出行需求后,开通了两条通学公交线路,并与学校、城管委会商,将通学公交引入校园内落客,减少与社会车辆交织,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154所学校周边道路隔离分流
市公安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介绍,自7月底开始,交管部门对照相关标准,联合属地公安分局、各学校“一校一策”推进校园周边交通设施治理。截至目前,全市2859所学校已配齐黄网格线、行人过街设施、注意行人标志、前方学校标志、减速限速设施、非现场执法设备等6类交通基础设施;密云、怀柔等区受水毁影响的学校周边交通设施也已全部修复增补完毕。
在交通组织优化上,交管部门分类施策:对府学小学等80所学校周边道路实施单行管理,对北京市第九中学等68所学校周边道路采取禁行措施,对黄城根小学等154所学校周边道路开展隔离分流。同时,选取30所学校试点设置减速带,并为具备条件的学校门前加装30公里/小时限速标志或相关减速设施,降低车辆通行速度,切实防范交通事故风险。
交通秩序维护方面,交管部门提前与全市中小幼学校精准对接,以“一区一策、一校一策”推动落实民警、教师、保安、志愿者“四支队伍”联动维护机制。针对295条通学公交线路,持续优化站点设置与线路规划,联合公交集团做好驾驶员选拔与安全教育,并在学校、社区及线路沿线部署警力强化保障,确保通学车辆安全准点运行。
校园周边持续打击交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
同时,交管部门在校园门前及周边主要大街、路口开展常态化执法:一方面严查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禁行、逆行等严重交通违法;另一方面加大对非机动车、行人闯灯越线等扰序行为的拦截处罚力度,持续推进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
交管部门提醒:9月开学后,中小幼校园周边交通压力有所增加,工作日早高峰从7时30分提前至6时45分,持续时间预计较8月延长1小时左右。市民早高峰出行,建议提前半小时以上出发,或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