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堂主题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思政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讲。该馆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小学成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建基地。
红色课堂搬进党史展览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党史展览馆阶梯报告厅,人大附小高级教师李峥用《保卫黄河》引入,向学生讲述歌曲背后的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保卫黄河》的诞生,激发了全国军民的爱国情怀。像这样的抗战歌曲还有很多,比如《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它们凝聚着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力量,承载着滚烫的家国情怀。”
约250名中国人民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小学的学生党员、团员、少先队员认真听讲。人大附中高一学生王安之说,到党史展览馆上思政课,通过文物、史料、照片等更真切地了解历史,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课堂上,教师分别围绕 “一首歌:黄河奔腾铸国魂”“一封信:铁血家书映丹心”“一本书:持久韬略定乾坤”“一所校:烽火弦歌育先锋”主题授课,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人民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张婷婷说:“老师带领我们回顾抗战历程,感受抗战精神,我要将爱国情怀融入学习成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该馆向学生赠送《红色宝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精品文物故事》书籍,鼓励学生阅读革命文物背后的伟大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刻苦学习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