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有10所中小学建设了微花园。这些袖珍花园镶嵌在校园里,由学生们参与设计、建设和维护。10月22日,“我是城市小园丁”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分享会举办。

10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通州区的潞河中学。天气阴沉沉的,行至兰石村(女生宿舍楼),视线忽然被微花园点亮。它位于绿化带中,面积也就几十平方米,各色花朵汇成一道色彩浓郁的溪流。

潞河中学高一、高二所有班级都开辟了植物角。 通讯员何建勇摄

蹲下仔细数一数,这么小的花园里却种了几十种花草,名儿也很好听:斑叶芒、花叶芦竹、宿根天人菊、大花月季、柳叶白菀……花草之间还插着一块块牌子,介绍这些植物的特性,这是由孩子们手绘的。“这些植物的抗性强,都很皮实好养。”北京城建园林金都公司双秀公园义务植树基地负责人、微花园技术指导陈秀海介绍,同学们不但绘制了花园的方案,还亲手栽植了植物。

在整个潞河中学,高一、高二的32个班级都参与了“我是城市小园丁”主题实践活动。除了这座微花园,每个班级还在校园中认养了植物角。高二的王喜玥告诉记者,她从学校领到了小菊的花种,带回家精心养护。前不久花开了,宝贝似的连花带盆抱到学校,放在一株大树底下——那是她所在班级的植物角。

潞河中学微花园。通讯员何建勇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叮嘱一起植树的学生说:从小要积极参加劳动、植树造林。今年5月,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教委联合推出了“我是城市小园丁”主题实践活动,首批10所学校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等区。

第五十中学分校的“小园丁”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微花园种植实践;北京五中的同学们在项目中探索生态平衡的奥秘;海淀区民族小学创新融合造园古法与传统文化;大兴区建成首个植蔬共生校园微花园。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常祥祯介绍,传统的义务植树指的是挖坑种树,但现在,适合种树的地方越来越少。“我们以建设微花园的形式,组织学生植树尽责,让青少年感受到参与绿化美化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增长见识。”常祥祯说,除了共建微花园,各区还开展了大讲堂,向同学发放了花卉种子、记录本,请他们记录植物的生长。

就拿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来说,学校组织学生们捡鹅卵石、画画、装饰校园花园,激发孩子们对校园的热爱和情感。该校艺术中心主任贾欣介绍,学校还通过社团、劳技课、美术课等,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观察记录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明年,本市将再选择20所学校开展微花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