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淀区苏家坨镇以积分管理为创新抓手,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前沙涧社区和同泽园西里社区成为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地。在这里,一群热心的志愿者们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积分”记录奉献,用“服务”兑换幸福,共同谱写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篇章。
“小积分”激发“大热情”
“现在有了积分制度,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志愿服务记录,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前沙涧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分享道。为了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前沙涧社区和同泽园西里社区创新性地推出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居民们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后,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并用积分可兑换志愿时长或生活用品。
前沙涧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福建表示:“积分制的实施让志愿服务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积分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和温暖,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如今,“爱家园、爱清洁、爱平安、爱互助、爱健康”的理念已渐入人心,并与“为民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为社区添彩。
“小积分”传递“大温暖”
在苏家坨镇的社区里,积分制不仅是激励居民参与的机制,更是一种凝聚人心、传递温暖的力量。社区会定期发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时间灵活选择参与。同泽园西里社区更是创新性地推出了“邻里守望1+N”志愿服务模式,即一名志愿者结对帮扶一位或多位老人,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贴心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切实解决了社区老年群体的实际困难,还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温馨氛围。
志愿者刘阿姨每天都会准时来到结对老人的家中,帮忙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还会陪老人唠唠家常,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她动情地说:“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当我看到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这种邻里互助的模式,不仅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舒心,也让社区充满了温情,更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积分制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社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治理水平也显著提升。如今,无论是环境整治、垃圾分类,还是文明宣传等工作,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社区真正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在苏家坨镇的社区治理实践中,积分制已然成为串联社区温情与治理效能的关键纽带,更是驱动社区持续向好的强劲“引擎”。苏家坨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治理新路径。
前沙涧社区和同泽园西里社区积极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构建了“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这种模式在点滴之间传递着社区的关怀与温暖,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同泽园西里社区居民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多亏了志愿者的帮忙,我的生活变得轻松多了,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积分制让志愿服务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居民们不仅在服务中收获了积分,更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泽园西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利萍说道,“年底,社区还会根据积分情况开展‘社区星级志愿者’评选活动,有了可量化的数据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未来,社区将持续优化积分制管理,拓展积分应用场景,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吸引力,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