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 报送

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团市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决策部署,作为北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指挥部社区工作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纳入重点工作。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主要领导带头推动,制定《北京共青团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工作有部署、有督办、有总结。结合“密切联系青年”工作机制,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走访覆盖全市16区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8个街道乡镇团组织,以及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部署。按照社区工作组部署,先后前往西城、通州、昌平、密云、延庆40余个社区(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督导。落实市直机关工委要求,各党组织、全体党员结合“双报到”参与桶前值守。

三是动员全团齐参与。面向全市16区、开发区团委和各战线各系统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全面部署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依托2018年建立的“团员回社区报到”机制,发动各战线各系统团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全团总动员,助力垃圾分类工作。

二、团属媒体齐参与,宣传发动有声势

一是主流媒体主动策划,“关键小事”受到各界关注。截至目前,北京青年报和北京头条APP持续推出专版专题报道共12篇。《垃圾分类志愿者 桶前值守勤引导》《社区垃圾分类 青年汇引领时尚》等报道,凸显了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亮点特色。

二是围绕青年关注设置话题,掀起线上垃圾分类热潮。全网垃圾分类宣传图文、短视频阅读量超1.4亿次。截至2020年11月11日,“青春北京”、“北京青年”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文章72篇,@青年说微博累计发布博文229条,图文宣传总阅读量839.9万+,制作的《热播剧中的垃圾分类,你注意了吗》《垃圾分类小贴士》等原创短视频系列在各平台同步发布视频共228部,累计播放量7336.7万。联合市城管委、市教委共同举办北京市垃圾分类短视频征集活动·高校站系列活动。市少工委积极推动全市少先队员参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加强垃圾分类实践、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垃圾分类。在全国少代会胜利召开之际发布《北京少年儿童垃圾分类行动倡议书》,各区少工委、各级少先队组织利用少先队活动课、“1013”少先队建队日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垃圾分类文明风尚切实从小抓起、深入家庭。

三是发挥榜样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将“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号召并有突出贡献”纳入2020“北京青年榜样”主题教育活动志愿先锋推荐条件,鼓励更多青年参与垃圾分类。开展北京青年榜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青年榜样在行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宣讲,发出了北京青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倡议。依托北京青年榜样、北京志愿服务文化宣讲团、分小萌垃圾分类宣讲员及各区各战线工作力量,组建市区垃圾分类宣讲团,引领青年将垃圾分类从家庭落实到社区,从生活习惯上升到社会行为。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员原创垃圾分类数来宝一篇,四人拆唱《垃圾分类好处多》。发起首都青年学生“11.11文明美食日”,呼吁大家推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团员青年迅速行动,落实“桶前值守”勇担当

一是20余万名志愿者成为“桶前值守”生力军。自2020年7月24日至11月11日,在6753个社区村青年志愿服务队中,共有6734个社区村发布垃圾分类桶前值守项目,共招募志愿者174226人,记录时间2713266小时。2269个其他社会组织,共发布垃圾分类相关志愿服务项目3290个,共招募志愿者124403人,记录时间2081546小时。有效缓解了各社区村“桶前值守”人手不足等问题。

二是编制工作指引、制作培训课程,“桶前值守”有标准。为规范“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团市委发布了《北京市“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者工作指引》《北京市“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项目线上系统操作指南》等工作指引。与市城管委、市志联、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联合录制垃圾分类志愿者培训课程24讲,通过网站、微信号等平台发布,志愿者累计学习5.1万人次,市有关单位以及各区转发超过100次。

四、用好青年汇和社会组织,建立垃圾分类引导站

一是创新社区青年汇工作品牌,以“分小萌”示范引导站推动垃圾分类深入身心。依托社区青年汇建立“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年示范引导站600余个,组建100名“分小萌”宣讲员队伍,开展活动20864场,志愿者参与46192人次,服务引导居民388853人次。依托市级“新青年政策说”项目,开展了“垃圾分类小百科”主题直播活动,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000余名,弹幕互动1724条,4.5万余次点赞。联合首开集团、金隅集团、保障房中心三家团组织,分别在朝阳区金隅汇星苑、丰台区的大成物业大成郡、石景山的京原家园、通州区广通小区等5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优势,协调场地、组织企业志愿者,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广泛发动青年社会组织,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发挥平台支持类社会组织的动员优势,聚焦回天地区,在回天地区一镇六街,开展“青年助力社区垃圾分类”系列活动,通过志愿组织培育、分类减量宣传、智能平台开发应用,着力破解超大型社区垃圾分类难题。另一方面,发挥生态环保类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聚焦“分、减、投”三环节,研发《青少年垃圾分类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宣讲、指导家庭参与垃圾减量实践,“小手拉大手”推动垃圾分类进入家庭。已在22个社区开展40余场活动,累计服务1400余人。同时还注重发挥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地缘优势,聚焦社区、家庭、青少年,发动昌平、通州、大兴、海淀、门头沟的青年社会组织,在东(通州)、南(大兴)、西(门头沟)、北(昌平)、中(海淀)形成核心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带动作用。共开展“垃圾分类云宣传”“垃圾分类我在行动”“我们都是守桶人’”“垃圾分类我们益起来”等50余个主题活动,在近500场的活动中,累计服务70000余人。

五、开展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团队,通过对北京市民垃圾分类行为以及相关因素的调研,课题组通过对全市范围内2248名市民的问卷调研以及数据分析、30个不同类型社区的蹲点调研、23位市民的访谈和文本分析,以及54篇相关中英文研究论文的对比分析,形成了《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专题报告,为更好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