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赓续,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人物介绍】

高立志,北京出版集团伦洋图书公司总编辑兼副总经理,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文津出版社总编辑。曾获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出版“百人工程”人才等称号。策划出版的《好诗不厌百回读》(修订本),获2019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主持出版的“大家小书”“新编历史小丛书”“名典名选”等书系,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连续获得“2015中国好书”“2016中国好书”“2017中国好书”。多部经典图书版权输出海外,策划出版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金瓶梅十二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人物专访】

作为一名曾经的新闻媒体人,高立志喜欢提问也乐于思考。多年前“出版夕阳论”渐起,高立志虽然对这种理论不甚赞同,但也确实感受到信息化时代对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如何才能留住心中那股不灭的冲动?高立志发现,热销的好书就像好新闻一样,能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从而引领社会思潮。带着“出版一本能传承的好书”的想法,他投身出版行业。“文化需要守护,我们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放哨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高立志说。

【传承中华学术文脉】

20年前,高立志正式进入出版行业,2013年加盟北京出版集团,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块“硬骨头”——重启“大家小书”项目。高立志回忆,“大家小书”曾是北京出版集团的品牌项目之一,从2002年起连续四年出版四辑。后来,因当时实体书店小册子上架困难、集团内部人员调整等原因暂停。要重启一个沉寂已久的项目,加之出版业亦是日新月异,市面上已出现不少类似书籍,如何做出新意?难度可想而知。在高立志一筹莫展之时,出版前辈的一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点醒了他。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项目,不仅将其当作一个全新项目,还将自己的学术抱负寄托于此。“我希望借这个项目梳理20世纪西学东渐以来的中华学术文脉,并尽可能地收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作品,让其成为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读本。”

高立志2.jpg

确定了大方向,高立志立即开始调查研究。他广泛求教于专家学者,全面调研同类书籍,其中不乏上海古籍出版社“蓬莱阁丛书”、中华书局“国民阅读经典丛书”、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等知名书籍,还包括港台地区出版的“三民文库”“尔雅丛书”等。最后,高立志决定以版权书为主体接纳公版,以通俗学术写作为范围,以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等为源头,赋予“大家小书”一个学术谱系。

高立志回忆,进入书籍策划编辑阶段,也出现不少新问题。例如,对于梁启超等公版人物,收录哪些内容更合适?为了避免重复出版,他将《梁启超全集》翻阅多遍,于“蛛丝马迹”中找寻可能性。直至看到《欧游心影录》中所倡的中华文化“三大圣”,他找到了新灵感。“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他们的理论影响之深之广,‘大家小书’自然不能错过。”历经几年打磨,《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策划编选成型。

2020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大家小书”系列图书被大量选入。2022年,“大家小书·青春版”整体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所谓‘大家’,我认为包含两层含义,书的作者是大家,书是写给大家看。能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中国教育贡献力量,这也是我们的策划初衷。”高立志说。

高立志3.jpg

深耕出版行业的20年里,高立志偶尔也会面临抉择:内容相似的文化作品,到底值不值得再做一遍?他的答案一直很坚定:有些书即使别人做过,依旧可以做,也应该做。高立志解释,常年的阅读中,他发现许多经典图书被随意改编,甚至面目全非。因审校尺度参差不齐,这些隐藏的“雷区”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极难分辨。“如果买到一本这样的书,便失去了传承的意义。”

【出版往事,不负信赖】

高立志回忆,在“大家小书·青春版”中收录《骆驼祥子》时,他选择对照《骆驼祥子》原始手稿,一字一句重新整理,力求呈现老舍作品的原貌,将原作更浓郁的北京味道保留下来,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过去未见过的新版本。

围绕《骆驼祥子》这本小说,历史上曾演绎出诸多故事:援华美军士兵通过这本小说来了解北京的民俗民风;日本友人献出家族珍藏了七十多年的日文译稿;1952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围绕在新的时代是否能出版、如何修改、如何出版《骆驼祥子》发生过激烈争论……

高立志4.jpg

关于《骆驼祥子手稿》的出版始末,高立志认为,这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事件。他很感激出版家陶亢德后人的慷慨,也很感激作者老舍后人的宽容。经过努力,这部重要手稿终于原大原色原貌,连同保存信息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高立志回忆,当陶洁先生允诺《骆驼祥子手稿》可以出版后,立刻派家人从广东送来手稿,陶家直接把一个敝旧的老提包慷慨地交给高立志,让他自己拿去复制。在交接的那天晚上,陶家没有打开提包查对一眼,甚至差点忘记要求打一个借据,大家彼此之间充满信任。高立志清楚这部手稿的价值,陶家的大度让他感叹不已。他当晚直接打车回出版社,把手稿锁进了保险柜,没告诉任何人。直到后来托朋友对手稿进行专门复制,发现包装用纸和样式俨然当初被收缴前的精细模样,再层层打开、手稿保存完好、清点结果一页不少时,他才长舒一口气。高立志说,编辑不能辜负作者和版权方的信任。

【提升传统文化感召力】

在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高立志同样坚守“书籍要有传承、能传承”的初心,并给予了很多“合乎时宜”的创新。他介绍,译著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转化后受众能否更好地接受。尤其面对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翻译好一部作品,让外国人能感受到汉语和汉文化的魅力?在美国译本中,《骆驼祥子》被改编成的大团圆结局,让他有了新的思考——译著书需要符合当地阅读习惯和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传承,例如到法国多谈谈孙子,到德国多谈谈庄子,才更能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

“做有传承的书,做能传承的书。经典作品的文字充满力量。好的阅读,能让人慢下来、去思考;好的书籍,值得人读上数遍仍回味无穷,甚至想留下来给孩子长大时再继续阅读。”高立志认为,无论是东方抑或西方,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是趋同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也是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根基,要结合新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传承、诠释好中华人文精神,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