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斋堂中心小学“校园小气象站”建成以来,得到了门头沟区气象局和斋堂气象站的大力支持,定期派气象员、校外辅导老师进校指导,激发了很多学生学习气象的兴趣。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研究斋堂小气候的气象观测社团。近日,斋堂中心小学开展了“气象科普周”主题活动。

门头沟区气象局倪洪亮老师,应邀再次走进斋堂中心小学。倪老师以师生们暑期经历的“海河23.7”特大洪水为例,将小学生们吸引到了气象学讲座,向学生们介绍了更多的气象知识及利用气象预报防范灾害的常识。讲座中,小学生们与倪老师共同探索天气和气候的奥秘,知道了气象与生活息息相关,还会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同学们还向倪老师提出了一些感兴趣的气象问题,得到了一一解答。

讲座结束后,倪老师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小气候观测站,指导学生们学习设备检测和记录数据,并结合数据讲解了人工测量和智能监控数据的差异等情况。学生们明白了不同监测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只要方法正确,都是科学合理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兴趣浓厚、收获良多。

“斋堂地区小气候”探究小组的同学还到斋堂气象站进行参观学习。气象员为大家讲解了气压、气温、湿度、降水、能见度、地温、草温、风向、噪声等常用的气象知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气象小组的同学把国家气象站的数据与学校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惊奇地发现了同在斋堂地区,尽管两个站点的距离很近,但观测的数据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气象员为同学们做出了科学解释,让大家感觉到大自然的微妙、气象的新奇。

结合一些气象问题以及参观数据等,同学们开展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大家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气象知识,并把研究成果以手抄报形式做了展示。

气象科普周活动,让同学们对气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升了对气象知识的关注度。在气象员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懂得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绿水青山,还要学会在恶劣的天气下做好自我保护,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同学们表示,将借助学校“山区小气候”观测站,持续做好气象观测,通过观测结果和数据对比分析,探索斋堂地区小气候的变化规律,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还能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