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西城这片热土上,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在这里战斗、生活,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形成了具有西城特色的红色基因。

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认真分析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让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心灵深处的方法,抓住“原创”和“基层”两个关键点,组建由6至12岁的少年儿童组成的“西城区党史文艺宣传小分队”。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组织编创了《习爷爷视察来我家》《激情满怀唱改革》《学党史 游西城》《红色电波》《革命先驱李大钊》《全民齐心抗肺炎》等50多个党史主题文艺节目,用快板、竹骨数来宝、评书、相声等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形式,把原创性、群众性、文艺性的党史故事搬上基层舞台,围绕纪念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战胜利等主题,通过举办红色文艺社区行、党史文艺“七进”等活动,走进全市部分机关、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公益组织等地巡演100余场,宣传受众100余万人次,不断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在西城党史文艺宣传小分队的建设发展中,西城区委党史办不断创新,精心打造,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灌输”不如“习得”。赓续红色血脉,就要从娃娃抓起,像习得母语一样,植入红色基因。孩子们在搜集资料、自编自演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得启发。二是“天边”不如“身边”。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小分队成员追寻探访红色印迹,启发他们对“初心”的探寻及其内涵的深层理解,创作排演出真实感人的文艺节目。三是“你讲我听”不如“我讲你听”。转变思路,更换“主语”。让被动听故事的孩子们变为主讲者,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他人的传播者。他们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到节目中,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牢记培根铸魂的重要历史使命,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