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具有百年革命与建设历史,蕴含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积极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实践为突破口,编制并发布“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1+10+N”联动、线上线下并行、中小学一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生态。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10余家媒体多次做宣传报道。

一、全面调研, 精准着力,启动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

区教科院面向全区中小学德育干部的“传承红色文化 开展红色教育”专题问卷调研,了解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情况和师生实际需求。通过全面调研,东城区确定了联动社会各界教育力量,打造东城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的红色文化教育目标。

二、绘制地图,全区发布,激活红色教育资源

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征求多方意见,绘制出《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并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布。地图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版地图共涵盖了33个各类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介绍了16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地图的发布使学校、师生和家长充分知晓东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保障。

三、搭建平台,研发课程,实现全时空教育

为实现线上线下教育,东城区依托数字德育网,开通了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线上平台,推出“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单线上课程1.0版本。仅仅一个暑期,东城区数字德育网红色教育平台页面总浏览量就达169682人次,总访客数为60198人次。1+10+N”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初见端倪,“1”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学术引领,“10”东城区教委所属8个学区的10所中小学先行实践探索,“N”指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实践。

四、多种形式,创新活动, 拓宽延展红色实践

(一)让红色地标亮起来,拓展红色地图使用范围

依托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各中小学设计了一系列红色线路,策划推出“行走团课”“骑行党课”“情景队课”等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寻访、打卡,使很多红色景点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网红”地标。

(二)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统筹优化红色地图供给

东城区数字德育网组织开展了“读红色经典,育时代新人”“观红色电影,永远跟党走”等多项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观形式、内容,在影视剧和书籍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三)让红色故事讲起来,创新红色地图使用形式

东城区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分享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采访身边的共产党员,聆听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先进故事。在建党百年之际,向区域中小学征集百节班队会,将红色文化教育、党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红色实践,全面覆盖,彰显学校教育特色

学校以实地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生主导的志愿服务、干部和教师红色宣讲、家长伴读学习研讨、红色主题微课等形式进行校本化探索,并形成一批校本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实施典型案例。各校助推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整体工作,探索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亲子教育的第二课堂的路径与举措。红色教育实施样态更为丰富,校本化实施特色更为鲜明。

六、继往开来,创新实践,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再出发

东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地,拥有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教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对“东城教育红色地图”主题活动多渠道有效宣传,让社会、学校、师生、和家长更加充分知晓、了解东城红色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升育人实效。

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的发布,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文明网、中国网、搜狐、网易等主流媒体都对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今后的工作中,东城区将以红色文化教育为着力点,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红色教育生态,最自然、最朴素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生发于并扎根于青少年之心,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