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在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指导、海淀区教工委和教委领导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打通学段壁垒,联合高校和区域内中小学,成立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

一年多来,海淀区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形成了常态化研讨机制,聚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学段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基于思政课教学实践,开发了系列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课例,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效和育人质量,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活动内容与方式

1.研发系列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示范课例

2020年9月,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关村三小的3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疫情大考的中国答卷”进行说课和微格教学展示。这次会议200余人参加现场会议,25000余人在线同步观看直播,为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020年12月,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附小的3位老师以“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进行说课和现场课堂教学,成功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这些课例的持续研究和成功实践,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提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与教研策略

在课例研究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进阶,提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与教研策略,将一体化优质教学改进课例转化为区域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并将实践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教研课程,使各学段育人目标更加明确。

3.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基地校

2021年2月,海淀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校建设,先后有不同学段的7所学校申报,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践改进和教师研修课程研发实施。

4.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案例征集

2021年4月,海淀区开展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展示活动。活动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共收到27份思政课一体化案例,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力行。

二、活动效果

1.促进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开展

2020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3位老师以“让社区更美好”为主题,同上一堂课,引导未成人加深对社区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020年11月,海淀区学院路学区成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室。在成立仪式上,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的3位老师以《维护粮食安全》为主题,从节约粮食,到粮食安全,再到天地粮心,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1年3月,海淀区清河学区举办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培训研讨会,来自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十几位老师进行现场教学说课展示,推进思政学科实践研究,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健康成长。

2021年6月,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建基地启动仪式暨同上一堂课”活动上,来自北理工附中、北京理工大学的4位老师聚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党恩、悟思想、增自信、担使命,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推动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教课例研发切入,在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联通、教学研究互通、教学资源融通和教师专业发展贯通。

通过提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与教研实施策略,开发思政课一体化教师教研课程,探索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新手段,在区域内形成了育人合力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