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与教学、德育工作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的统一活动中,它们互相配合、互相渗透,而又各有侧重。近年来,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实践探索背景
我校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等文件精神,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立足学校“精致以臻美 涵养而立人”的办学理念,在“办和谐、温暖、精致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乐思善学、志趣高雅的学子”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同时联系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能力,引导其不断进步和发展,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历程,实现更有质量的人生。
主要做法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1、注重队伍建设。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等中层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及由专职心理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部分课任老师和校医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2、重视制度保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在行政会上针对心育工作进行研讨,整体部署,确定工作方针和目标。德育主任主管心育工作。3、关注心理咨询室建设。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为学生、家长提供各类获取心理支持与帮助的渠道。2.召开心理班会,创设疏导情绪、调适压力的平台。3.班主任每日关注班内特殊学生。4.开展家长培训,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5.复课第一课重点关注心理调适。6.针对毕业年级开展系列指导活动。
(三)生涯规划教育活动。1.构建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提供生涯指导。2.举办专题讲座,唤醒学生生涯意识。3.开展团队活动,熔炼意志品质。4.借助专题活动,点燃学生生涯热情。5.依靠课题引领,促进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
实践活动效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普及、提高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减少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生涯规划教育则引导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我,明确自身优势,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社会的需要,做好自身的生涯规划,实现“有目标、有担当、由追求、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