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志愿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家园共建,近年来,北苑街道结合未成年人实际需求,探索以社会教育为纽带,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模式,推出了北苑街道“宝贝计划”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以“寒暑假集中教育+日常持续教育”为模式,以“街道品牌项目+社区常规活动”为载体,全年不断线,不但形成了以志愿服务活动回馈志愿服务的公益闭环,还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和教育引导。这种社会道德实践的大课堂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项目主要做法
1、重视“家”文化,教育聚合力
假期开始前,街道与辖区中小学校无缝对接,通过宣传页、苑闻其详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发布北苑街道假期“社会实践教育菜单”供孩子们选择,并通过“宝贝”来撬动家庭对社区建设的认可和参与意识,活动以“一老一小”为抓手,一方面加强隔代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孩子与老人的互补与融合,在老人的带领下,让孩子了解“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培养爱祖国、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同时,用志愿服务撬动家庭。自项目启动以来,北苑街道“宝贝计划”体验营活动策划开展的近百场活动,已动员了辖区3600余个家庭参与其中,更有家长留言称是“公益铁粉儿”。
2、体验式学习,教育润无声
吸引力是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生命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是增强青少年教育活动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北苑街道“宝贝计划”体验营突出“职业体验”“特长培养”,倡导“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在趣味十足的实践中认知、感悟与升华。
面塑的玫瑰、瓷盘上作画、变身小国医……多年来,北苑街道坚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神秘的“狙击手”出来搞事情、到宋庄不看画展看旧衣、1+1桶前卫士……“宝贝计划”趣味十足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让公益不在简单停留在捡垃圾、清理小广告等传统活动模式上。
三、项目取得成效
1.日常教育,“等灯”引导、桶前值守常态,培育志愿家庭
北苑街道以随手公益为抓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利用周末长期开展“等灯 等灯”文明交通引导,志愿家庭每周末开展1次路口引导,“等灯 等灯”形成了路口常态化“手语操”服务,活动创新形式,以路口引导+小记者街采+激励回馈的模式推进文明引导,注入了“小记者”新元素,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文创产品升级打造”正向促进了激励回馈,全方面培养青少年的沟通能力,通过渗透式的路口引导,改善行人交通陋习;桶前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个个孩子带动一个个家庭。通过日常志愿活动,催生了3600余个志愿家庭,成为文明北苑新名片,提高文明知晓率和满意率。
2.趣味引导,报名火爆
自项目开展以来,每到周六、周日上午,北苑辖区各个志愿服务点都会看到我们“宝贝计划”的志愿家庭服务队伍。本项目吸纳了辖区内北苑小学、官员小学、后南仓小学、四中、二中、中山街等学校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学校广泛动员孩子们积极报名,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在暑期来临前,联合街道集中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和鼓励,期期报名火爆。
3.公益闭环,回馈服务
北苑街道一手抓孩子,一手抓家庭,探索“志愿服务回馈活动回馈志愿服务”的公益闭环模式,为参与家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积分高者可享受辖区爱心商家提供的各类免费亲子互动活动。让孩子用志愿赢得实践机会,在参与体验中成长。同时连接地区商家,共同营造地区文明氛围。
截至目前,共策划开展了近百场特色活动,共吸引了3600余组家庭的广泛加入,其中有7000余人次参与到了等灯和桶前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中,间接参与人次约4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12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