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开始,本着让青少年接触非遗、接受非遗、接力非遗的工作理念,区文旅局联合区教委在西城区全日制中小学校、少年宫及专业技术职业学校持续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组织传统民俗活动、举办非遗专场演出、参观非遗博物馆、开办非遗夏令营等,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弘扬我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集聚后续人才。让青少年成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西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4项。2020年9月以来,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社会化传承和传播方面。
1.组织非遗进校园展示体验活动。举办非遗知识讲座、辅导、培训、兴趣班等活动,选择具备一定观赏性和互动性的非遗项目,组织展览、展示、互动、表演等活动,通过互动、参与使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校园文化。一年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西城区组织46个非遗项目在38所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121班次,课时数1136节次,受益人数4287人(28207人次)。2021年,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非遗作品联动展示活动。10余所学校与20余位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非遗作品创作与展示活动,学生们用剪纸、面塑、彩蛋、毛猴等不同种类作品表达着爱国之情,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和爱国主义氛围。活动成果制作成视频宣传片,在爱奇艺、优酷、抖音等网站进行了推广,
2.与职教实训结合促进非遗进校园活态传承。举办2021年西城区非遗进校园推广活动——非遗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展+演+互动”的融合形式,生动展示来自京、冀两地的21个优秀非遗项目;开设非遗大讲堂,为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挂牌“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助力非遗融入职教实训课程,依托职业学校专业建实训基地,合作开设非遗大课堂,面向教师、学生培养一批有兴趣有特长的校园传承队伍;向学校捐赠“西城记忆”濒危非遗项目纪实记录工程标准化传承课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西城区非遗项目辅导材料、校本课程教材,以便于定期开展项目传习、展示、交流活动。
3.举办2021年“民间瑰宝•记忆西城—传统文化体验之旅非遗DIY夏令营”。推出“中轴足迹”青少年非遗diy夏令营体验线路,整合六必居博物馆、内联升博物馆、正阳书局、天桥印象博物馆、三石斋风筝店、口技传习所、北京折扇艺术传习馆、济安堂书店、皮影传习基地等9所非遗体验场馆,面相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建立校外课堂,选取一批有展示、传习场所的项目,作为校外实践体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互动体验式教学。
通过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带动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