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朝阳区总面积 470.8 平方公里,区域内包含坝河、清河-温榆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四大水系及200多条大小河流,蜿蜒错致,形成水域网络。朝阳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兼水质性缺水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3立方米,还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正困扰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动员朝阳群众参与到节水护水的志愿服务中,结合共青团中央发起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及北京团市委开展的“五大青年行动”中“节水护水青年行动”,自2017年起,由朝阳团区委联合区水务局发起“朝阳群众小河长”志愿服务项目。
二、项目内容
项目面向社区青少年家庭及中小学在校学生,旨在通过由青少年担任“朝阳群众小河长”,组织、带动青年家庭围绕“节水、爱水、护水”主题参与到河湖管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中来,在宣传保护水环境及参与巡河公益行动的同时,增强青年家庭整体的社会参与程度,加强区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小河长核心团队。项目成立了一支由37名青少年专职社工为主体的“小河长”项目讲师团队伍,将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活动中,更加关注志愿者的成长,关注小组组员间平等互动和交流,同时不断增强青年家庭的志愿服务动力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活动质量。并由38家开展小河长项目的青年汇社工担任班主任,负责全年小河长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执行。区水务局还为小河长站配备了由19名专业水务工作者构成的 “水务辅导员”队伍,深入各社区及学校,宣传节水护水知识。
二是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与区水务局合作,研发了一套寓教于乐的水实验课程,深受青年家庭喜爱;依托“朝阳河长通”微信小程序开通“小河长在线”功能,辅助小河长自行开展日常巡河,畅通监督途径,健全问题反馈机制;与市节水办公室合作,将“节水大课堂”“南水北调润京城”纳入到项目课程中,广泛宣传节水理念;与区教委合作,将项目覆盖范围从社区延伸至校园。
三是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利用节假日组织朝阳群众小河长志愿家庭走进附近河湖,参加巡河、护河行动,将志愿服务常态化。将志愿者作为项目核心资源,通过动员青年家庭参与水环境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以及日常巡河行动,将服务对象转化为志愿者的模式,不断壮大志愿队伍,保障项目常态化开展,更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依托志愿北京平台,为其注册并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增强其获得感与参与感,激发参与爱水护水热情,助力河长制工作。
四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依托全区40家社区青年汇开展包含线上抖音直播、“水环境保护”系列课程、净滩行动、“分小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线下日常巡河在内的项目活动283场,直接受益14798人次,间接受益18958人次。
四、工作成效
一是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家庭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招募2117名小河长志愿者参与河湖管护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总时长23618小时。巡河里程达4.2万公里,巡河上报问题1400余件,均已得到妥善处置。“小河长”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家庭水资源保护意识,将节水护水行动做到日常化、家庭化、社会化,更营造了良好的“节水、爱水、护水”氛围。
二是增强了青少年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2018年8月,项目团队在北京晨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举办的“2018 最美家乡河”系列公益活动中被评为“护水而兴”民间江河卫士团体奖。2018年12月,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9年12月,荣获第九届“母亲河奖”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