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我院在全市首创“法治校本课”项目,秉持“审判为基,延伸为重”的司法理念,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由教师及法官科学安排,有序授课,逐步构建起“三讲两课两教一庭一实践”的普法教育体系。自该课程设立至今,共建学校在多届模拟法庭大赛荣获一、二等奖,多年被市教委评为全市法治示范学校。我院干警与共建学校合编的《校本课程:普法面面观》荣获国家级“十三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法治校本课”升级改版,将法治课程搬出课堂,将法庭教育、普法宣传、新媒体运用、帮扶慰心等新项目纳入法治大课堂。形成了“庭上个案感化、庭下全员受教、线上线下共联”的“法治校本课”2.0版。
一、讲好“庭审教育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审判机制运行良好
一是专业审判模式公正高效。以10年未成年人审判经验的刘莹法官为主审力量,以全市法院独树一帜的圆形法庭为审理平台,以庭前关护制度为前置程序,多方合力育人。
二是庭上庭下教育个案抚慰。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最后陈述后,均进行法庭教育,在判决全文后均书写法官后语。深挖犯罪动机,严斥犯罪手段,寄语美好未来。
三是借阅回访机制巩固后效。独创图书角,已为二十余名判缓刑案件被告人提供借阅图书五十余本。2020年,选取了案件典型意义较突出的6名刑满释放被告人进行了回访,嘱其调整精神状态、尽快适应社会。
2020年以来,刘莹法官审判团队涉未成年人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达95%,上诉案件无一发回改判,质效极好。
二、备好“法治宣传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时刻不松懈
一是依托品牌项目,法治宣传双联双动。少年审判庭联手《小乐说法》和“普法巴士”,自2020年以来开展“犯罪的后果有多可怕”“做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少年”等为主题的法治讲座5起。
二是抓好时间节点,宣传教育精准把控。2020年以来,我院多次开展“开学第一课”、“国际宪法日”、“成人礼”、“未保法实施”等重要节点法治思想教育活动。
三是创新工作形式,线下线上宣传不停歇。多次走进中学课堂,讲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课程;数次前往共建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疫情期间组织近1600名中小学生线上参观法庭。
三、上好“警钟长鸣”课,多点开花巩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
一是线上线下齐发,新媒体宣传工具用好用活。“法之翼”公众号,发布经典案例一百逾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五十逾次,发布涉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十逾次。刘莹法官总结10年未成年人审判经验,寄语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教育稿件被《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多媒体刊发。
二是警戒线拉进社区,警示教育搬到老百姓家门口。今年7月,我院发布“童车发生侵害类案件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选取4起经典案例,将宣传列车开进社区,发布会上26名儿童前排聆听,新浪直播平台1.1万人次同步收看。
三是“泉计划”解救少年孤独,帮物谈心机制发挥新效能。“泉 计划”为我院创立的联合辖区社会爱心力量从事爱心帮扶活动的法律服务项目。“泉计划”设立之初单为扶危济困,现创新发展,通过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增加精神扶助。2020年以来,又有12名爱心人士加入帮扶团队,大大扩充了精神慰藉的力量。今年3月,一爱心人士在与受助对象谈心交流时,敏锐捕捉到犯罪苗头,迅速联合监护人、学校开展精神关怀,及时扼止了恶性事件发生。
“法治校本课”2.0版运行一年来,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12%,共建单位犯罪比率更是出现大幅下降。今年,已有十六家中小学向我院发出共建邀请,数十家单位将法治教育课程列入周课表。多名参与“法治校本课”的学生,最后报考法律类院校,成长为新生法律引路人。关护制度、“泉计划”统筹协调专业力量,注重精神引领与道德建设,受助未成年人已有数人考入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