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立背景

近年来,涉少刑事案件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下降,但侵害未成年人特别是性侵害未成年女童的案件时有发生且恶劣程度令人瞠目。顺义法院少年法庭通过对近年来审理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60余件案件进行梳理,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案件系强奸、猥亵等性侵害案件,且被害人多为14周岁左右、严重欠缺自我保护能力的女童。为此,该院依托与区教委共同建立的顺义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团区委开展“女生大课堂”活动,延伸审判职能,靠前保护,提高女童的自护能力;判后延伸,帮助被侵害女童走出心理和生活的双重困境。

二、具体内容

活动主题为“自爱与自护”,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女童遭受性侵害案件主要原因是女童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具体应对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存在部分女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行为上较为随意的情况,为此我们将自爱与自护作为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受众为12至16周岁的女童,主要侧重于为本地区居住在乡村的女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们就读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家庭和学校关于性教育的关注较弱。

具体工作中以一个基地、二个平台、多方联动的“1+2+N”工作法,有效开展工作。一个基地即2017年12月4日顺义法院与顺义区教委共建顺义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双方从法治教育课程、不良行为教育矫治、旁听代训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两个平台即以旁听庭审、模拟法庭为主要职能的人民法院平台,以心理咨询、亲职教育为主要职能的顺义区五彩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多方联动即充分发挥各方职能和资源,联系区、镇各级党、政、人大等机关,引起重视,广泛开展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女生大课堂”活动于2018年12月4日启动。

三、经验做法

“女生大课堂”现运行近三年,在帮助女童远离性侵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区域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预防,防患未然

顺义法院延伸审判职能,针对性侵未成年女童案件从“以判为主”,转变为“以防为先,防判结合”。通过大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从“认识我们的身体”“如何分辨和防范性侵害”“典型侵害案例”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采用模拟事件处理、游戏等互动体验的方式教会女童如何防范性侵害。

(二)因材施教,重点突出

“女生大课堂”一改以往面向整个学校或整个年级的活动方式,专门针对12至16周岁女童,在活动现场除个别时段必须有男性老师和工作人员外,均由女性法官、女性心理咨询老师与女生充分互动,逐步消除女生的抵触、害羞心理,充分调动女童的积极性,大胆表达自身想法。此项举措下,使女童保护课程效果凸显。

(三)多措并举,全面保护

随着“女生大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顺义法院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举措:1.针对女童保护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人大等部门建言献策,报送书面简讯,得到领导高度重视;2.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司法建议功能,三年来向区教委、企事业单位发送关于性侵害未成年女童相关司法建议三篇,引起重视并督促整改;3.积极开展判后回访、心理咨询、困难帮扶等延伸工作十余次,为被侵害女童的心理修复和现实困境提供帮助。

四、活动的效果和社会反响

自2018年以来,该活动累计邀请2000余名女生走进大课堂,在疫情期间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展网上授课,受众3万余人,受到了顺义区各界的好评,参与过课程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均表示该课程添补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顺义法院也将此项活动作为常态化法治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并不断丰富完善。2019年,中央电视台《呵护明天》栏目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