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为回应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社会关切的热点事件,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2020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策划并呈现了“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主题展览,展览地点在北京科学中心1号楼,展示面积1150m2,展示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7月。
展览以故事线与科技发展线相互贯穿,以首都地区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为载体,讲述科技战“疫”故事,引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究人类与传染病博弈中的认知发展与科学进步,培养青少年在解决日常事务中“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科学素质与能力,促进青少年对疫情的科学认知、提升疫情防控信心。展览重点向青少年传递了比较、类比、定量观测与统计分析法、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具体的科学方法在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并将当代科技创新的前沿范式与传统范式进行对比,用活泼、多元的形式展现系统思维、辨证思维如何推动创新,传播科学哲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医学与公共卫生等不同层次的具体科学思想,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科学家故事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展示贯穿始终,激发青少年思考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二、实施过程
展览分为“探索,发现隐形世界”、“创新,守护生命健康”、“发展,实现共存和谐”三个展区。“探索,发现隐形世界”展区,回顾中国古代防疫思想、系统认识近代病原体的发现历程以及现代科技对致病原的研究成果,体现人类对传染病的认知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现象到本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过程。“创新,守护生命健康”展区,从“科学防护”、“排查追踪”、“精确诊断”、“精准救治”、“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控理念。“发展,实现共存和谐”展区,引导青少年辨证看待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引发青少年对传染病、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感受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三、工作成效
展览坚持立足原创、展教结合,聚焦科学思想、方法传播,展示了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机构的43项前沿科技成果。展览在首都科普网站等媒体平台同步开展主题展教活动100余场,并上线了VR线上展览。累计接待北京市中小学校、亲子家庭等团体200余个,接待公众 22.6万,获得了220余家次全媒体的关注,全网点击量累计超过8000万。本展览被评为“2020典赞·科普中国”“十大科普作品”,线上英文版本被中宣部列入外文版科普作品库。还入选了中国科协"共襄战疫·共享未来--中国科协抗疫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活动,自2021年3月,已在甘肃、云南两地巡展,年内还将巡至广西,河北等地。
四、创新亮点
(一)回应公众关切,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展览主题密切围绕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线上线下融合、内容开发与传播渠道拓展相结合的形式传播系列应急科普内容,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突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
展览从科技创新成果入手,深度挖掘实现科技创新的创意源点、创新过程,以问题导向、场景集群、探索互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三)开展主题研学活动,落实展教结合理念
围绕展览内容开发了“我是小小流调员”、“小口罩,大智慧”等主题研学课程,以场景设定、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中践行观察、实验、统计、归纳的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培养青少年“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科学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