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所志愿服务团队将“薪火相传,追梦航天——航天科普进校园”作为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采用“三合”、“三化”、“三新”的服务理念——即志愿服务活动与引导未成年人思想意识形态相结合、与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相结合,与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常态化、社会化、系列化的特点;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路,实行了组织管理新机制、PDCA闭环矫正优化新方式和志愿服务项目新概念。

组建志愿团队播撒梦想种子。25所组建“薪火相传,追梦航天——航天科普进校园”236人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含讲师、课件制作、管理、策划),前往北京市及河北省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近40家)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十余年来,举办讲座200余场,400余课时,参与讲师300余人次,覆盖青少年20000余人次。志愿者们正是扮演了梦想播种者的角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报国之志,传承国防军工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多年来,已有许多学生怀揣着梦想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选择了与航天相关的学科专业,立下了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志愿抱负。

大力支援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团队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关心关注贫困山区儿童、留守儿童的科普教育,前往四川广元平顶村小学、石家庄南盘石小学开展科普讲座、赠送书籍和文体用品。2020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5所志愿服务团队将计划的“教育扶贫”科普活动创新通过“云课堂”新媒体手段开设,将航天知识传递到航天科工对口扶贫的云南省富源县,通过千里连线与山区的同学们拉起手。活动中,志愿者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播种航天梦,成就未来星》的科普讲座,讲解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航天精神及航天梦的内涵和传承、航天事业的辉煌成果等,以老一辈航天技术专家的生动事例,解读了航天精神贯穿航天事业的奋斗之路,激发了学生们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们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

以航天精神感召未成年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所服务团队新编党史、航天发展史课件,在北京市人大附中、五一小学、海淀区第五十七中学、图强二小、十一晋元幼儿园等重点学校及幼儿园,结合“开学第一课”、4.24中国航天日等契机,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送去党领导下的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从学生抓起,播下航天精神的种子,传播航天正能量,增强学生对航天科普知识的兴趣,让未成年人真切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成就。

打造未成年人科普课程。25所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将复杂高深的航天知识整理简化为有趣易懂的科普课程,在航天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政治、军事、历史、物理、化学、数学、前沿技术等相关知识,针对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长、不同场地,结合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念,结合动手、参观等活动,形成了内容丰富,授课方式多样的航天科普系列课程。目前课程经多年打磨,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成功打造10余套精品课程。志愿者们还走进北京天云语言无障碍康复中心开展了航天知识科普活动,陪伴残障儿童看图书、玩游戏、共同完成了航天模型玩具的拼装。

取得良好成效和社会反响。“薪火相传,追梦航天——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获得多项奖励。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李楠、董扬、公平等青年为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我爱发明》等节目的录制提供科普技术支持。25所以航天科普进校园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第三届国防科技工业论坛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论文类一等奖、北京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海淀区志愿服务创意大赛一等奖。25所连续2年荣获首都学雷锋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