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来积极投身首都文明建设工作,特别自2015年以来,以公司1+1公益社为平台,坚持开展“点亮蓝灯,与星同行”关爱孤独症儿童志愿服务项目,长期致力于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并与北京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建立定点帮扶关系,累计为100多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公益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创新帮扶形式,以定制化服务打造“专属温暖”
一是构建“三方结对”帮扶机制。公司公益社不仅广泛招募青年蓝灯志愿者,同时还立足孤独症儿童同年龄段社交需求,在员工家属中征集适龄儿童作为“小小蓝灯志愿者”,建立起青年志愿者——小小志愿者——“星星的孩子”的三方帮扶对子,有效建立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和窗口,帮助“星星的孩子“走进社会,同时也鼓励儿童、鼓励社会了解“星星的孩子”,向孤独症儿童施以援手。二是探索创办定制化康复活动。认真研究孤独症儿童身心成长特色规律,提供定制化公益服务。带领孤独症儿童开展艺术创作,引入艺术手段,通过色彩“语言”与外界沟通、输出信息。组织参观海洋馆、观看海豚表演等,通过海洋生物发出的“特殊声波”辅助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在过程中通过和大小志愿者们一同参观学习、游戏闯关、制作手工等形式,加强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将党史教育融入活动中,为孤独症儿童赠送党史小故事绘本,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三是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公益社志愿者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支援帮助星希望康复中心校址搬迁,并捐赠防疫及消杀物品。发动志愿者参加疫情期间线上关爱活动,持续开展线上孤独症知识科普和关爱孤独症儿童作品线上摄影活动。
二、增强帮扶实效,以需求侧管理点亮“绚丽星空”
公司公益社以满足孤独症儿童“四大需求”为目标,即:一是康复需求。组织青年志愿者不定期前往星希望康复中心,协助康复中心专家、老师开展现场关爱帮扶;二是社交需求。举办户外大型系列志愿活动,广泛招募社会志愿者以及同龄“小小志愿者”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关爱陪伴成长;三是物资需求。由康复中心老师及家长提供愿望清单,为孤独症儿童定期购置捐赠康复教具及书籍等物资;四是宣传需求,设计制作多部孤独症宣传科普、社会调查等类型的微视频,投放至多处官方媒体平台,强化社会各界对孤独症儿童的群体认同。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形成孤独症儿童关爱帮扶常态长效机制,积极搭建社会载体和服务体系,共同营造包容、接纳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扩大社会影响,以构筑良性公益生态护航“万千星火”
一是逐步构筑“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生态。五年来,公益社开展的“关爱孤独症儿童”志愿公益活动累计参与逾1800人次,帮助关爱孤独症儿童超百名,结成13对“一对一”帮扶对子并建立长期帮扶关爱联系。累计捐赠物资9万余元,先后购置4批次73项儿童书籍、训练器材和玩具,并在疫情期间捐赠防疫消杀用品,系列活动得到了孤独症儿童家长、康复中心校方及社会公益团体的高度认可,公司荣获宋庆龄基金会授予的“蓝灯使者”称号。二是品牌活动影响力、感染力、公益性渐趋提升。公司关爱系列活动纪实经常得到国资委网站、中国能源网、全国少工委新媒体工作平台《未来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在中国电力报、神华能源报刊登,中国残疾人网、新浪网公益频道等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公益视频在“点亮蓝灯 拥抱未来”世界孤独症日大型公益活动上公开放映,在国家能源集团微信公众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累计播放近2万次,覆盖6万余人。三是深化公益活动的多头受益效应。通过与孤独症儿童的近距离接触,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这个特殊群体,有关孤独症的基本常识得到有效普及,关爱风气逐步形成。公司关爱系列活动也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不少央企单位积极加入,愿意提供更多关心和帮助,唤起了更多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实际有效的帮助和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