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视观想体验活动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内视观想体验中心于2017年底成立,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于2019年5月开始在未成年罪犯群体中开展内视观想体验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多名未成年罪犯参加了体验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内视观想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纠正体验者的认知偏差,并对紧张的亲情关系进行修复,通过对认知和亲情两方面的提升,可有效地提升未成年罪犯的道德水平。

二、内视观想体验活动简介

内视观想(以下简称“内观”) 用 :“1. 她/他为我做了什么?2. 我为她/他做了什么?3. 我给她/他添了什么麻烦?”这三个问题 (“内观三问题”) ,在七天内,对自己从出生到当下身边的重要他人一一进行回顾。“内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进行,七天里“内观”者对身边的每个人按照三到五年一个时间段,就“内观三问题”逐段进行回顾。“内观”导引师每隔1 至1.5 小时来到内观者面前面谈一次 ,倾听内观者对某人在某个时间段就“内观三问题”回顾的状况。内观导引师对内观者的讲述内容不做评价,只判断内观者回顾的角度、思路是否符合“内观”的要求,并提供回顾方法的指导。

内观体验活动的全部流程包括:内观开场、通过原生家庭成员来回顾检视自己、计算养育费、妻子儿女、24条、死亡体验、二次回顾母亲、体验分享。经过七天的“内观”,内观者会在内心中对自身的成长过程有一个系统的梳理,通过站在身边重要他人的角度,重新客观审视、观察自己,充分地觉察和感受到他人所给予自己的爱与支持,转变“我的不幸(挫折)都是因为别人不够好”的受害者观念,改变对他人的付出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观所应当的偏执观念,从而使内心充满生机、自信和力量;同时,充分体验他人和自我的关系,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缓解紧张的亲情关系。

三、内视观想与未成年罪犯思想问题的匹配性

处在青春期的未成年罪犯,自我觉察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普遍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传统的说教很难取得效果。内视观想体验活动侧重个体的自身体验,通过引导体验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形式和内容上更容易为体验者接受,可以充分调动体验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同时“内观”具有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教育矫治方法。

四、内观在未成年罪犯道德教育中的典型案例

未成年罪犯田某,因抢劫、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9个月,于2018年3月21日调入我所一监区服刑,田某刚入所的时侯,经常违反监规纪律,还与班长发生过数次冲突,与他人关系紧张。经过管教干警的多次批评教育后,能够遵守纪律,但人际关系仍然紧张,做事自私,容易冲动。

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监区推荐其参加了未管所第一期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内视观想体验活动。田某在体验后的感想中写到:“在内观检视事实的过程中,我想到了父母给我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是我却很难想出给他们做过什么事情,而且我还给父母添了很多很大的麻烦,我很愧疚,觉得非常对不起父母。我要用内观学到的方法,重新开始,努力改造,努力报答和孝敬父母。”

在内观体验活动后,田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人际关系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亲情会见中,向父母表达了深深地歉意,并且把内心的转变落实到了行动上,田某在狱内努力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弥补之前的过错,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父母和社会,田某参加了成人高自考,目前已通过5个科目的考试。

五、结语

未成年罪犯大多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品,他们的不幸,暴露了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针对“问题少年”我们往往束手无策,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内视观想是一种非常有效地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方法,它不光对“问题少年”有效,对于平常的孩子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内省和自律。最后,为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衷心地希望内视观想体验活动能够在学校和社会机构进行推广,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