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二十四节气》原创系列民俗文化演出着力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引领区域文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的标杆作用,为建立全国文化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把二十四节气及其承载的知识体系、民俗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打造成为对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既是骄傲也是责任,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共同参与,使其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
二、创新亮点: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创作,以 《二十四节气》原创民俗文化系列演出为一个新的起点,让更多的国家、地区、人群更加系统深入地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该项目把二十四节气及其承载的知识体系、民俗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打造成为对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重要载体。
三:主要做法:通过原创歌舞、戏剧、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气候、物候、习俗等进行立体的、艺术的、生动的展示,成为对传统节气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精彩诠释。每一个节气为一个单元进行主题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首节气歌曲,用生活化的语言,流畅优美的旋律,表现这一节气的天气、物候、农作、习俗、生活等特性特点。一个节气故事,用戏剧、曲艺等形式,讲述关于这个节气的传说由来或发生在这个节气的典故。一个习俗展示,用艺术性的表演,表现这个节气的民族民间习俗。一个花信风歌舞。用曼妙拟人的音乐、舞蹈表现这一节气的花事。展示内容通过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多个网络平台向全球观众播放,与此同时将内容制作成专辑出版,将该项文化遗产的精髓更好的展示传承。
四、开展效果2020年8月至今,二十四节气大型系列民俗文化演出在各级单位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不断深入挖掘节气文化、非遗文化内涵,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仍不负众望,顺利成功举办,在演出中增加现场网络直播的形式,在疫情防控下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演出活动。一年来该项目累计上百次新闻媒体持续宣传报道,活动接待现场参与学生团队10次,观众1000余人次,与此同时通过优酷、腾讯、新浪看点、今日头条、人民号、华人头条、华联通、知乎等几十家媒体新闻报道。《微摄》活动照片展示阅读量单次可达近1000万次,收到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