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药盒是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的特有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取药时拿取不便的家长。通过在药盒上贴有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卡通贴纸,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加强了科普宣传,更丰富了思想内涵。
主要方法
一、“爱心药盒”的制作
首都儿科研究所每天有大量门诊药品发出。为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令”,目前取药窗口已不再提供塑料袋。为方便患儿家属,药学部的团员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将废旧的盒子变废为宝制作成“爱心药盒”,贴上药物标志、思想文明建设和科学防护知识,并配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贴纸。利用这种新的途径在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团员青年自身也丰富了思想内涵,拓展了工作领域,增强了实际效果。
二、疫情时期的“爱心药盒”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的团员青年及时作出调整,在“爱心药盒”上增加了特定宣传防疫知识的贴纸,同时配合“儿童”特点设计了“七步洗手法”卡通插画。在方便家属取药的同时,患儿会被被卡通插画吸引,同时加深了对防疫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防护意识。
三、合理用药指导的“爱心药盒”
因儿童疾病的特殊性,某些药物的服用需要精确配置水量、或对配置顺序有明确要求。针对此种特殊类型的药品,我团员青年备有专属“爱心药盒”, 其 上张贴插画版的药物专属使用说明。此举可让家长在给患儿取药时就能准确、高效、直观的注意到药物使用说明,从而保证药品使用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获得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作为一名儿科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小患者更多的温暖。
“爱心药盒”的项目开展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许。我们用卡通贴纸
的方式,普及思想道德知识、用药指导、防疫知识,即变废为宝方便患儿家属携带药品,更通过此种社会教育模式创新了宣传手段,增加了宣传途径,达到教育+科普的双重目的。在此过程中,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团员青年也进一步体会到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增强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