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坛公园积极发挥社教功能,努力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次面向8岁以上中小学生打造了集教育、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为未成年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提供社会公益平台和有效途径。
案例概述
“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是天坛公园通过发动未成年人“说天坛故事、讲天坛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开启的新方式。该项目以首都中小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系列课程培训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志愿讲解服务的方式形成文化再传播的成果输出。项目通过“招募、面试、培训、考核、上岗、评价、晋升”的方式形成闭环和循环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在不断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体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收获感。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15小时,在册“小使者”47人,累计服务游客近2万人次。本年度共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3期,100余人次参加。
特色做法
1.传统文化贯穿专业培训。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未成年人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社教平台。经过招募且通过面试的中小学生参加以天坛公园金牌讲解员、天坛科普讲师为主讲师团队的系列课程培训,系统学习包括坛庙文化、祭祀文化、古建文化等多维度内容,从而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内涵。
2.考核机制保障项目质量。以考核的方式检验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生是否全面掌握课程知识,是否具备“天坛文化小使者”讲解志愿者的资质和能力,由天坛公园优秀讲解员及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等组成评委团队,根据上报的线上考核视频或实地讲解情况,坚持“从优不从量”的原则确定录取人员,并颁发聘书及工作证。
3.成果转化践行志愿精神。考核通过者凭工作证以“预约、签到、服务、评价、签退、时长申请”的流程开展志愿服务。为保障录取人员切实发挥志愿者作用,特别设立志愿服务工作评价机制,要求每位志愿者每进行1次志愿服务后需邀请3-5名游客填写工作评价表;同时,明确要求每名“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时长全年不得少于24小时。
4.晋升机制促进长效发展。天坛公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天坛主要景区、路线中涵盖的历史、古建等文化知识点,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自由四个级别7个阶段的“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者等级,凡顺利完成当前阶段考核且服务时长、游客评价符合相关要求者可根据招募信息,报名参加下一阶段。
工作目标
1.培养专项志愿服务人才。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严谨的考核过程以及具有约束力考核性的志愿服务要求,培养出能够独立讲解天坛文化的志愿者,同时为未成年人在天坛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提供平台。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天坛社教功能,在培训中通过讲座、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激发未成年人探寻、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引导未成年人坚定“文化自信”。
3.宣传保护遗产文明理念。通过集合“天坛文化小使者”作为宣传天坛文化的社会学生力量,从而吸引更多社会人关注天坛文化,保护世界遗产。
取得成效
项目自创建以来已累计报名人数近千余人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项目培训课程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线上公益课堂。随着志愿者及家长们的口碑相传,越来越多喜爱传统文化的人们关注“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仅2021年寒假期间开设的初级一段及中级一段两个项目共计报名近500余人次。2021年暑期初级一段第三批培训首次以夏令营形式进行,40名面试通过的中小学生在天坛公园参加了为期5天的线下培训,通过25节课程学习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后续的志愿服务打下坚实基础。项目还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曾多次对“天坛文化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的相关活动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