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苗星宇从游走于各村站收集业务办理难题,到为返乡青年对接创业培训,她用“铁脚板”走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协理员 苗星宇

苗星宇,这位2021年踏上工作岗位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用三年时光在长子营镇书写了不平凡的青春篇章,她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信任,成长为村民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

2023年盛夏,烈日炙烤下的42个村庄里,作为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和同事带着岗位清单“扫村入户”。在沁水营村,29岁的小吕因社保认知偏差,长期打零工度日。苗星宇三次登门讲解政策,用同龄人视角算清“养老账”。当小吕在村口招聘会上与一家药企达成就业意向时,他主动加了苗星宇的微信,说:“苗姐,等我领第一份工资请你吃雪糕!”

在便民服务中心,有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本书见证了苗星宇处理过的每一件申请,有次为确认某地块规划细节,她连续三天泡在档案馆查资料,最终给出让申请人心服口服的答复。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她经手的1500多件业务始终保持零投诉的记录。

2024年初春,一场特殊的直播让全镇目光聚焦这位90后姑娘,作为大兴区“暖心就业行”长子营分会场主播,她首度面对四平台同步直播的考验。提前三周走访企业、打磨脚本,当镜头亮起时,这位紧张到手心冒汗的姑娘瞬间切换成专业状态:“大家好,我是带岗主播苗苗!”质朴而充满激情的讲解,让这场“云端招聘会”为87名村民成功对接岗位,开创了全镇“直播带岗”新模式。

三年来,这样的故事在苗星宇的工作日志里不断续写。从游走于各村站收集业务办理难题,到为返乡青年对接创业培训,她用“铁脚板”走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面对赞誉,这个姑娘总是腼腆一笑:“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我们和乡亲们共同书写的现实。”在她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张泛黄纸条,上面工整抄录着《之江新语》的句子:“心无百姓莫为官”,这或许正是她扎根乡土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