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北京联合大学未来星实践团深入平谷区金海湖镇黄草洼村,以"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为双翼,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践行"学以致用"育人理念。
数字赋能:搭建乡村振兴"信息桥"
实践团在黄草洼村开设"数字夜校"。队员们手把手教授抖音运营、短视频剪辑等实用技能,从账号注册到直播技巧全程指导。短短7天,团队帮助3家民宿完成线上平台搭建,村民账号累计获赞超5000次、粉丝突破2000人,成功打通农产品电商渠道。村民们用自家种的西瓜、现做的菜饽饽表达感谢,这场"数字赋能"既打开了特产销路,更培养出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农人"。
文化赋能:激活乡土文明"生命力"
实践团深入挖掘黄草洼村文化底蕴,走访特色民宿记录人文故事,追踪自然景观变迁,抢救性整理渔家谚语、传统技艺等非遗资源,编撰成《黄草洼村文化资源图谱》。队员们用镜头捕捉汤池晨雾、邻里闲谈、手艺人创作等鲜活场景,转化为宣传素材,为民宿打造"一院一故事"特色IP。通过建立乡村"数字档案",既留存了文化记忆,更践行了"乡村振兴重在文化传承"的理念。
市集赋能:构建城乡融合"连心桥"
实践团创新举办"公益助农市集",将平谷大桃、有机李子等特色农产品带进城市。通过趣味互动和产品故事讲述,既促成200余笔订单、带动民宿咨询量增长30%,更搭建了城乡交流平台。市民品味乡村美味,村民了解市场需求,实现了产销对接与情感连接的双重价值。
关怀随行:校团委送来"及时雨"
辅导员赵培灼实地走访团队驻地,详细了解数字夜校和文化调研进展,现场解决技术推广难题。学校的暖心支持让队员们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更大热情投入乡村振兴实践。
北京联合大学未来星实践团通过数字培训、文化挖掘、助农市集等举措,形成"需求-服务-反馈"的乡村振兴模式。联大表示,将继续引导学子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乡村,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