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村镇鲍家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 “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品质” 为核心目标,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聚焦垃圾清理、农林废弃物整治、建筑垃圾清运等重点工作,打出一套环境治理 “组合拳”,让乡村颜值与群众幸福感同步提升。

一靶向施策,破解农林废弃物治理难题

“以前田间地头总堆着秸秆、枯枝,不仅看着乱,一到焚烧季还担心污染和火灾。现在清理干净了,心里也亮堂!”鲍家庄村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此次农林废弃物专项清理行动的显著成效。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林业经营活动增多,鲍家庄村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废弃农膜、果树枝条等农林废弃物产量逐年攀升。部分村民将废弃物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路边沟渠,甚至存在露天焚烧现象——这不仅破坏村容村貌,更造成土壤与空气污染,还埋下火灾隐患,威胁森林资源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鲍家庄村以 “三清三无”为目标(清理田间地头、道路两侧、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农林废弃物;消除露天焚烧隐患、消除环境污染源、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将清理任务按区域拆解至具体网格,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确保整治无死角。针对难处理的废弃农膜,村里统一安排专车集中清运,并对接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废料”变“资源”。

二、多元宣传,点燃全民参与热情

“环境好不好,关系到咱每个人的日子!大家多动手,村里才能更舒心。” 在鲍家庄村村民代表大会上,村干部的动员发言引发阵阵共鸣。为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氛围,村里创新采用“线上 + 线下”双渠道宣传模式:线下,组织党员、志愿者组成宣传小队,逐户上门讲解农林废弃物乱堆乱放的危害与资源化利用的好处;线上,通过村微信公众号推送政策解读文章、用村广播循环播报整治要求,让环境治理理念走进每一户村民心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清理队伍 —— 有的农户自发清理自家农田周边的秸秆,有的主动将废弃农膜送到指定回收点,曾经的 “要我改” 变成了如今的 “我要改”,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三、常态巡查,根治建筑垃圾

“顽疾” 除了农林废弃物,村民翻建房屋、修整围墙产生的砖块、砂石、水泥残渣,以及修剪树木留下的植物垃圾,也曾是影响村容的 “老大难”。部分村民图方便,将这些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道路两侧,既影响通行安全,又破坏乡村风貌。

对此,鲍家庄村建立 “网格员 + 保洁员” 协同作战机制:网格员每天沿责任区域巡查,及时发现建筑垃圾堆放点;保洁员接到反馈后,第一时间调配车辆上门清运,确保 “日产日清”。同时,村里组织专项行动,对全域卫生死角进行 “拉网式” 清理,清运积存建筑垃圾、清除陈年杂物,让道路更通畅、村庄更整洁。

四、长效管护,守住环境整治成果

“环境治理不是‘一阵风’,得靠制度把成果守住。” 鲍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村里将以 “巩固成果、提升效能”为重点,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林废弃物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责任;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每一户村民都成为自家门前环境的 “第一责任人”;建立“网格员日常巡查 + 定期回头看”机制,对整治后的区域进行常态化监督,防止问题反弹;同时强化考核奖惩,对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的村民给予表彰,对违规堆放、焚烧废弃物的行为及时劝阻纠正,推动环境清理工作从“集中攻坚”转向“常态长效”。

如今的鲍家庄村,田间地头无杂物、道路两侧无堆积、河道沟渠无垃圾,蓝天白云下,整洁的村落与绿意盎然的田野相映成趣。这场百日攻坚行动,不仅擦亮了乡村的生态底色,更让村民感受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美”的幸福滋味。未来,鲍家庄村将继续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朝着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美丽乡村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