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松林间,150名中小学生屏息凝神——他们正聆听风过松针的“沙沙”声与山雀啁啾的自然交响。近日,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正式开课,北医附小、北林附小的学子化身“自然探索家”,在无围墙课堂中触摸生态智慧,完成了一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成长之旅。

在“走进昆虫的世界”课堂上,听着老师的讲解,学生们认真观察标本,小心翼翼拆解昆虫模型,了解复眼结构与触角功能,体味昆虫的生存智慧。“触角能闻气味,翅膀的花纹还能伪装,昆虫的生存智慧太神奇了!”一位学生感慨道。

随后,在树林中,学生们席地而坐,闭眼聆听风过松针的“沙沙”声和山雀的啁啾;在“春暖花开传韵流香”课堂上,老师以梅为引,从古典诗词过渡到北京林业大学“南梅北移”的科研故事;在“森林灭火员”实践课上,专业消防员演示完灭火装备后,同学们通过模拟灭火、装备操作,将“森林防火”责任意识深植入心……此次课程设计紧扣“体验式学习”,不仅在观察体验中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增添乐趣,还在知行合一中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今天的课堂没有围墙,每一片树叶、每一声虫鸣都是教材。”北医附小带队老师看着在林间奔跑记录自然笔记的学生,满眼欣慰地说。

据悉,去年10月,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区教委、区园林绿化局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制定《共建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工作方案》,共同打造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特色的科学教育新样式,通过联动山水、寓教于景,引导青少年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融入自然过程中,锻炼强健体魄、浸润健康心理、收获科学知识,以生态文明教育赋能“五育并举”,全面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今年1月,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