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在各区推荐的基础上,结合每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结果,按照突出先进性、代表性、群众性原则,从活动场地、项目品牌、特色亮点等方面,优中选优,其中,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之一。
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大兴区黄村西大街11号,建筑面积6313.62平方米。馆内设600个观众座位小剧场一个;面积423平方米的展厅一个,可进行公益性展览和艺术类展览;综合排练厅一个,面积400平方米,可供排练、舞蹈、歌舞厅的综合使用。馆内配有网络、钢琴、美术等专业教室20余个。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馆设施免费开放,常年开设各艺术门类的公益培训班。2023年对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了氛围提升,对地沉广场南侧主题墙面整体更换、地下一层大厅宣传栏、照片墙内容、组织架构、榜样风采墙等进行提升。
建强“主引擎”多措并举夯实文明实践新根基
坚持高位部署,推动“一把手”工程。区委主要领导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总指挥,经常性调研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百余次。坚持聚合资源,推动“一盘棋”布局。制定方案措施等文件,落实政策、资金、人员保障,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媒体、政务服务三个中心,整合各类阵地、渠道和人才资源,形成文明实践资源矩阵。坚持广泛发动,推动“一张网”联通。邀请专家智库、发动辖区人才,提供设计规划建议。运用“点派接评”平台,设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6.2万余个,超12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群众160万余人次。
聚焦“主战场”凝心聚力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抓实阵地建设,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整合各部门阵地资源,调度22个实践所,578个实践站,85家实践基地(市级实践基地10家),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开展丰富活动,群众就近感受到“家”的温暖。抓实队伍建设,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坚持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宣讲,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抓实实践示范,解决文明实践“怎么做”。坚持把文明实践作为文明培育、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为抓手,融合全区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普法宣传、关爱帮扶等实践活动近10万场,持续提升群众参与度、满意度。
塑造“新优势” 守正创新展现文明实践新作为
精准对接群众,拓展人群“辐射圈”。关注“职住分离”群体和“拆迁上楼”群众需求,加大宣传、教育、凝聚、服务力度,打破时间、阵地、资源壁垒,提升融入意识。定制实践菜单,绘好共治“同心圆”。通过“一楼一码”广泛征集民意诉求,收集问卷38.2万余份,征集到群众意见1.8万余条;开展“您‘码’上说 我马上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办理群众诉求近万条。创新品牌工程,做活实践“项目池”。推进“一镇街一村社一品牌”战略,构建分类明晰、项目丰富的精品库。开展“双50”文明实践工程,打造“总书记金句墙”“理论实践长廊”等实践阵地,建立“京南国门宣讲团”“拉家常解难队”等优秀志愿服务队伍。
接下来,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整合盘活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让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更广泛、更有效地激发凝聚大兴区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奋斗实干,为建设“新大兴、新国门”贡献力量,不断探索文明实践的“大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