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南中轴线的璀璨星河中,榆垡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笔,以文化传承为墨,绘就了一幅“文明之花炫彩绽放”的生动画卷。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实践共振,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主角,共同书写着京南大地的文明诗篇。
三级阵地织密文明网,服务群众“零距离”
榆垡镇构建了“镇级所—特色站—基层实践站”三级阵地网络,打造了占地4200平方米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集成图书馆、党建展厅、多功能活动区等功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核心阵地。通过“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服务模式,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文化根脉“活”起来
榆垡镇深耕太子务武吵子等国家级、区级非遗项目,创新“活态传承+创新表达”模式,举办冬季村晚等特色活动,其中村民自编自演节目占比超75%。同时,培育乡土文化带头人82名,并开发青少年非遗培训课程。依托辛安庄平南红色文化类博物馆和榆垡镇国有博物馆,通过原创剧目、百姓宣讲、理论宣讲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在京南大地代代相传。
志愿之花绽放文明光,全民参与“热”起来
榆垡镇整合党员、青年、妇女等多元力量,成立“巾帼服务队”等8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覆盖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领域。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移风易俗,简化婚丧流程,减轻群众负担;联合快递小哥成立“蓝精灵公益骑手志愿服务队”,开展“顺手递送文明知识”“沿途做好文明劝导”等特色服务,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生活。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10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08万小时,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生态。
环境整治绘就新图景,文明素养“升”起来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为契机,榆垡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设置景观小品13处,宣传栏127处,清理垃圾20余吨,并通过联合执法规范交通、经营秩序。同步推进“文明交通百日行”等活动,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实现越级连升,让“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成为街头最美风景。
从非遗活态传承到志愿精神涌动,从环境整治到全民共建,榆垡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精神文明之花在京南大地上绚烂绽放。未来,这里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基石,书写更加动人的文明篇章,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京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