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山区政法系统举办集中政治轮训班,专门邀请了嘉北社区、苏庄三里社区、南广阳城村三位基层书记,与大家分享了“平安好邻居”的基层经验。
苏庄三里社区成立于2009年6月,是典型的村转居社区。辖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有3299户,近7000人。近年来,苏庄三里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发挥“平安好邻居”作用,动员社区内“好邻居”单位、企业、商户以及居民,以邻里守望为出发点,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助,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营造了平安稳定的居住环境。
一、发挥熟人优势,落实网格化管理
一方面,做好摸排工作。苏庄三里社区实施“育网式”工作法,把网格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有7个小院、34栋居民楼,7名党委委员分别担任7个小院的网管,社区干部作为网员负责34栋居民楼。网员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本楼居民,并为居民发放“便民联系服务卡”,让居民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干部,缩短反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另一方面,加大巡逻力度。社区“12345蓝盾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承担起小区治安巡逻、街面日常巡逻、交通值守、举报违法等任务。他们还自愿担任法治宣传员,不定期挨家挨户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材料,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平安建设奉献力量。
二、发挥专业优势,加大矛盾化解力度
“好邻居”们化身问题解决员和矛盾化解员,将居民的诉求办理在前、化解在先。一方面,对于摸排出的问题,采用三级解决法,即对简单易解的小事,网员们及时找出应对办法帮助解决;对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网员向网管反馈请求协调解决;对网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给社区党委书记召开专题会议,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矛盾,防止激化。
另一方面,成立了“我来办”工作室,依托西潞街道“五位一体”矛盾调处机制, 统筹基层党组织、政策相关方、调解员、政法部门、社会组织,各自发挥职能优势,相互配合、联动协作,形成合力,工作室人员由长期扎根基层熟悉居民情况、善于交流沟通的人民调解员、司法所和信访办退休的老干部、村居律师组成,使物业管理、房屋修缮、停车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理论入脑入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抓好法治环境建设。在西潞街道和区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辖区商业广场打造了法治长廊宣传街。通过设置主题造型、景观小品、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切实提升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了平时学法、遇事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二是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各类普法学习。社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法律知识大讲堂,每月出版一期《苏庄三里社区居民法治报》。社区还邀请民警、检察官和居民一起参演居民自编自导的反诈小品,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三是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社区党委将平时入户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出现频率较高的矛盾纠纷问题反馈给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社区为居民进行专题普法讲座,引导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通过正当途径依法维权。
近年来,苏庄三里社区先后获得“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以来,苏庄三里社区实现了“零上访”“零邪教”,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零发生”。下一步,苏庄三里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我来办”工作室,将“平安好邻居”向深度延伸,探索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