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展现房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历程,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推动中医药改革,11月10日,在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梦想剧场举办主题为“传永定燕周文化 续龙乡岐黄新章”的2023年北京永定河文化带房山区中医药文化节。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屠志涛,区政府副区长靳璐,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王耕,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曾宇平,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秘书长刘刚,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党委书记郭书文、院长孙鲁英,文化节各协办单位、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卫生健康系统内各单位的领导出席开幕式。文化节由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璐主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党委书记郭书文致辞,代表医院向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医院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入房山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实效显著。医院将进一步做好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百姓健康素养,助力六大房山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曾宇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深耕房山区的国家唯一211建设的高等学府,不断与房山区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北中医人必将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学科专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遗余力助力推进幸福房山、红色房山、美丽房山、活力房山,精致房山建设。

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王耕对房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概况进行了高度概况和总结。他指出,近年来我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科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覆盖全人群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我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围绕满足群众的中医药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致辞,对房山区中医药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房山区以中医药文化节为契机,让文化自信、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深入人心,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二是希望房山区能够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挥一轴三带引领作用。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充分培养中医药服务人才,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三是中医药事业、行业、产业协调发展,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伟大复兴。

区政府副区长靳璐宣布2023年北京永定河文化带房山中医药文化节开幕。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荣获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三联医学科普基地”建设单位荣誉称号,刘刚秘书长为医院进行授牌,孙鲁英院长代表医院接受授牌。

孙鲁英院长宣布《房山区中药资源图鉴》正式发布。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承担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房山区任务,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组建中医药资源普查队,历经三年完成区内38个样地190个样方套1140个小样方的野生药用植物外业调查,并整理出版成书。

精彩的文艺汇演为文化节增添了喜庆气氛。北京中医药大学社团带来的蒙古舞表演、八段锦表演,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表演了现代五行养生操。

开幕式会场外,各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参与搭建展台,组织开展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趣味中药辨识、代茶饮展示、国风扇子手工制作、书法、国画展演、猜中药灯谜、民俗文化习俗活动等。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中,医生指导大家如何运用中医药方法正确有效的健康调理。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活动区,手法推拿、耳穴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护理操作受到体验者的欢迎。房山区中医药文化展示活动,展示了各机构专科专病、重点科室、特色治疗等,展示我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绩、中医流动医院党建品牌建设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果,展示我区医养结合相关工作成果等。

房山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各位领导、专家做了精彩授课。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中旭,做了“房山区中草药种植实践介绍及发展规划”的授课。持续推进“万亩中草药种植”惠民工程,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取得预期目标,为助力“六大房山”建设发挥出重大作用。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璐,在“提升房山区医疗机构临床专科能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做了详细阐述。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党委书记郭书文在“名老中医谈传承”中,详细介绍“四级联动”中医传承房山模式及具体传承工作开展情况。乡医石志利生动讲述“房山‘拐杖村医’石志利——报恩乡里四十年”,乡村医生在基层如何为百姓做实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在“校地合作促进区级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中,介绍了医院发展历程,在大学、医院、区政府共建模式下,中医为本、强特色、突出优势,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房山区中医药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展示出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作为承办方,以此为新的起点,医教学研协同发展,突出中医诊疗特色与优势,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研究型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