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3月28日上午,房山区霞云岭乡在王家台烈士陵园开展“追忆峥嵘岁月 汲取奋进力量”烈士祭扫活动。乡党委副书记马海鸥,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付丽,副乡长郑杰东参加活动。
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静穆肃立,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缓步绕行纪念碑一周进行瞻仰,追忆先烈的丰功伟绩,缅怀他们的崇高精神,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
通过此次清明祭扫活动,号召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汲取奋进力量,不负时代重托,勇于担当作为,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红歌绿海”霞云岭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王家台烈士陵园
王家台烈士陵园位于霞云岭乡王家台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侵占了良乡城,9月又占领了房山县城。为抵抗日军侵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在平西地区开展抗日运动,1938年3月,八路军宋(时轮)邓(华)支队创建了以百花山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7月末,平西抗日根据地形势出现了急遽变化,五支队司令员赵同离开了部队,五支队的一个大队也公开叛变。为处理五支队司令赵同叛变一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命令新编第三团政委张凯带一个营赶赴宛平县斋堂。
1938年8月8日,在团政委张凯和营长王茂全带领下,部队来到霞云岭地区,这个营的三个连分别驻扎在霞云岭、堂上、王家台三个村。民团土匪杨天沛、杨万芳从涞水方面得到了八路军要从霞云岭过境的消息,勾结在张坊一带的二路土匪邢德章,分三路分别向八路军偷袭。8月9日,霞云岭民团和二路土匪汇合约五六百人,由杨万芳带领,仗着人熟地熟,分四面将驻扎在王家台的八路军包围并集中主要兵力把守村西、村北两条要道,切断八路军的退路。8月10日,由于八路军人少,地形不熟处于不利地位,先后组织的三次突围,但都未成功,反而造成了不少伤亡。八路军战士不得不退守村内。10日夜,八路军集中兵力从北坡和南直河方向分两路突围,村里只留下少数战士牵制敌人。11日上午,敌人扑进村,将未能撤出的战士捉住,新三团政委张凯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匪徒们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来对付被俘的八路军战士。此次战斗中,牺牲的五十四名战士中,有十几名抗大毕业生,是经过党多年培养的年轻干部,他们的牺牲给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杨成武师长气愤至极。匪徒自知八路军不会放过他们,就逃到了庄户台村的三角城上,后被八路军一举歼灭。
1939年2月,中共房良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和房良联合县政府在王家台村修建了烈士公墓。解放后,为了保护公墓,修建了围墙,建成了烈士陵园。陵园内掩埋着抗日战争中牺牲在这里的五十多位革命烈士,四周碑墙上镌刻着房山区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1175名烈士的名字。陵园占地1100平方米,整个陵园为敞开式碑林墙结构。95级石阶直通陵园正门,陵园正门为牌楼式设计,牌楼设计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牌楼上的对联内容是:青春赋,血沃太行烽火烈;壮志酬,歌扬华夏党旗红。烈士纪念碑庄严刻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陵园下方是汗青湖,湖水靛蓝,辉映着苍山绿松,寓意革命烈士名垂青史,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