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按照市、区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房山区南窖乡积极发挥“南窖好邻居”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了村民“自我管理勇担当、自我服务显身手、自我创新有实招”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南窖村南岩片区是今年摸排出来的地灾风险点位,需要半年的工期才能彻底排除隐患。南窖乡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在上报区级相关部门的同时,设立南窖乡祥莱堡酒庄地灾转移安置点。截至目前,53户106人搬入集中安置点,32户52人投靠亲友,南窖村南岩片区已采用硬隔离形式管控。“在这里住着很舒服,感谢乡里面为我们着想,什么都提前准备好了,吃住不用愁。”家住南窖乡南窖村南岩片区的李阿姨乐呵呵地对村里工作人员说。

自我管理勇担当

“昨天晚上10点多发现房间洗漱台漏水,跟安置点工作人员一说,他们立马过来给维修了,问题解决不过夜。”提起安置点的服务效率,刚入住进来的冯师傅接连点头很是满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全力做好集中安置点服务保障工作,南窖村第一时间成立了地灾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刘福田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包村领导、机关下沉干部、村“两委”和村里的党员10人为支部成员,负责安置点全面工作。同时,成立南岩地灾转移安置点服务工作组,制定《南窖乡南岩地灾点转移安置工作方案》《南岩地灾点转移安置临时党支部工作方案》等预案,确保安置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据统计,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成立半个月以来,已累计解决马桶堵塞、洗漱台漏水、就医用药等问题40余个,村民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问题解决不过夜成为了入住村民对安置点服务最普遍的评价。

自我服务显身手

“就是为村民多做一点事,闲着也是闲着,感谢党组织对我们的细心照顾。”面对村民们的赞扬,李林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和工作组在入住村民中挖掘“能工巧匠”10余人,组成了卫生清扫、设施维修、互助关爱等5支小分队,群众有事马上办。临时党支部工作有了抓手,工作开展更加及时高效。

李师傅是安置点的“顾客”,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因为有着维修家电手艺被选进设施维修小分队,安置点50多个房间他都走遍了,已陆续解决空调漏滴水、房屋灯不亮等问题20余个,是服务队里的“C位主力”。

在日常维修服务和巡查保养工作中,李师傅发现安置点的设施设备因为长久没有维护,很多都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老李带领设施维修小分队5名成员对安置点设施进行了一轮全覆盖“体检”,并建立设施维修保养工作台账,有效保障了安置点设备使用安全。

“这么多人临时集中到这里,要是没有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是不行的!”村文艺队的果大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身为关爱互助队员之一,她把问题反馈给临时党支部。党支部立即联系区文旅局和乡文体中心,制定了安置点文体活动安排计划。近日,安置点已陆续开展房山区公益惠民星火下乡文艺演出、周末电影播放、书画培训等节目6场次,滋润了村民心灵。

自我创新有实招

“这项政策好,替我们老年人着想,省下了我们来回颠簸的时间!”张阿姨是一名慢性病患者,听说要在临时安置点居住一段时间,常吃的药一次只能开一个月,每月都要到医院买药“打卡”。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乡卫生院联系,经协调开通了安置点村民医保购药权限,一次购药能吃84天。

服务保障有人情,细致周到有实招,临时党支部多方联动,竭力做好安置点服务保障工作。组建安置点服务村民微信群,公布临时党支部和服务小分队成员联系电话,发布“南窖好邻居”二维码,鼓励村民有事群里说,积极营造有事找党员、我们马上办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工作组人员共收到入住村民反映的问题需求90余项,全部第一时间办理反馈。

针对入住村民老年多的特点,临时党支部工作组与卫生院联动,创新开展四方联络、驻点医疗等11项制度。同时,安置点党支部将组织开展常见病预防、慢性病用药、流行病防治等健康讲座,让安置村民健康居住。

下一步,南窖乡党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抓好地灾安置点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