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进入八月以来,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继续组织开展“非遗润人心 文化共传承”等系列非遗体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以扇为纸 漆艺传承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浩瀚深厚、灿若繁星。它们或是风格各异的戏曲唱词,或是精巧繁复的手工艺品,又或是意象万千的绘画作品···几番洗练,终将它们沉淀下来,漆扇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城关街道南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扇为纸 漆艺传承”非遗漆扇制作活动的现场。
孩子们听完志愿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非遗”的故事,很快就沉浸在了漆扇知识的学习中,漆扇的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艺术价值,深深地吸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大家将松节油稀释调色好的漆仔细滴入七分满的清水盆中,漆漂浮在水面,轻吹气或用竹签小心挑动,盆中漆的纹路随之变化。手握准备好的小扇子,调整好角度下水,沉入提转之间,一把漂漆团扇便制作完成。漂漆借用水面的纹理,所绘图案形状温柔圆和又连绵不断,它们或清新淡雅,或艳丽夺目。
此次非遗漆扇制作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实践中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老北京兔儿爷手工制作
8月6日上午,长阳镇悦都新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非遗文化进社区 老北京兔儿爷手工制作”活动正在进行。
首先,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兔儿爷的来历:兔儿爷是老北京的传统玩具,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不同形象的兔儿爷寓意也是不同的,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有象征福禄双全的,而如今的兔儿爷也已经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老一小听的津津有味,意犹未尽,跃跃欲试。大家纷纷拿起画笔,发挥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彩绘、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兔儿爷。
活动的开展,让大小朋友近距离接触了民间艺术,一起体验了老北京民俗文化,在“动手”中发挥了想象力,收获了乐趣,同时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非遗、传承了文化。
赏国粹 绘脸谱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8月7日,迎风街道杏花东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赏国粹 绘脸谱”主题实践活动。
在志愿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大家精心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脸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色彩和线条勾勒出独特的脸谱图案。在绘制过程中,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和文化内涵,让居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脸谱这一国粹文化。大家一边学习,一边交流心得,现场气氛欢快融洽。
活动的举办,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展示才艺和交流的平台,也让他们在绘制脸谱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国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好学之心 永无“纸”境
8月7日,长阳镇康泽佳苑北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未成年人活动站组织开展“好学之心 永无‘纸’境”造纸术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创造力,体验古老文明的乐趣。
活动中,老师详细讲解了造纸术的历史,带领孩子们了解纸的“前世今生”,演示了造纸的过程,浸泡、搅拌、过滤、晾晒……纸浆中的纤维素会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张张纸。孩子们跃跃欲试,充分发挥想象,用花草装饰,再经过二次浇浆,晾晒后,一张张充满创意的“花草纸”就制作完成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纸张,从无到有,再到美丽多彩,大家都感到惊奇和欣喜。
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了古法造纸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暑期生活。
体验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焕发文化自信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接下来,房山区还将继续组织开展“非遗润人心 文化共传承”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认识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