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大褂的影子落在稚嫩的肩膀,当父母的医者情怀遇见青春的跃动——这个暑假,房山区第一医院的“医二代”们再度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在诊室与走廊间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答卷”。
一堂特殊的“开营课”:从感动到行动
7月16日,第二届“医二代”志愿服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医院党委书记亲临启动现场,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殷殷嘱托道:“在这里,你们会读懂父母胸前的听诊器里藏着怎样的责任,会明白‘医者仁心’四个字,要靠脚步去丈量,用双手去践行。”
温情短片《医脉相承 志愿有我》里,父辈们深夜伏案、急诊室里奔跑的身影,让孩子们眼中泛起泪光;检验科老师带着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走来,急诊医生用玩偶演示心肺复苏的“救命魔法”,中医科大夫的艾草香囊飘着草木的清香——三场干货满满的分享,把医学知识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岗前培训课上,志愿服务队队长细致讲解着引导礼仪、自助机操作要点,党办工作人员则化身“向导”,带着孩子们走过挂号大厅的人流、超声科的仪器、检验科的窗口。“原来妈妈每天要在这样的走廊里走几万步。”一个小姑娘轻声感叹,眼神里多了份对父母职业的理解。
穿上蓝马甲:他们成了医院里的“小暖阳”
7月17日清晨,首批“医二代”志愿者换上蓝马甲,正式上岗。挂号大厅里,他们踮脚指引:“爷爷,自助机在这里刷身份证就行”;诊室门口,他们轻声提醒:“下一位请准备好医保卡”;打印报告机前,他们熟练操作,把一张张化验单整齐递到患者手中。
汗水浸湿了后背,笑容却始终明亮。有位老爷爷握着小姑娘的手说:“你这孩子,比我家孙孙还细心。”孩子们相视一笑,忽然懂得:父母常说的“被需要是种幸福”,原来就是此刻掌心传来的温度。
“以前总抱怨爸爸不陪我,现在才知道,他的时间都给了更需要的人。”一位男生在日记里写道。这场志愿服务,让“医二代”们不仅体验了父母工作的辛劳,更在为患者递上一杯水、推开一扇门的瞬间,读懂了“奉献”二字的分量。
传承的力量:让爱与责任在青春里生长
这不是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接力。在这里,医学知识化作服务的本领,父辈的坚守成为成长的养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扎根。
未来,房山区第一医院将继续擦亮“医脉相承”的志愿服务品牌,让更多青年在服务患者的实践中,读懂医者的担当,传承奉献的火种。当蓝马甲的身影与白大褂的背影在医院里交相辉映,这份关于爱与责任的传承,终将成为照亮医患之路的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