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朝夕相伴的社区里,活跃着一群“暖心守护者”:他们是奔波送关怀的志愿者,是打理楼务的“大家长”楼门长,也是助力治理的兼职委员——他们,就是“邻里守望先锋”。这份“守望”藏在日常里,没有耀眼头衔,没有惊天举动,可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让社区成了有温度的“家”。

康泽佳苑北区社区 刘云祥

清晨,曙光穿透云层,洒在康泽佳苑北区1号楼的转角处。临时垃圾站前,一个挺拔的身影已忙碌开来——社区老党员刘云祥正将散落的废纸盒逐一归位。

谈起每天都要来这么早的原因,刘云祥表示:“这临时垃圾站周转快,一早赶上居民扔垃圾的高峰,袋子破了、东西漏了是常事。不及时收拾的话,容易产生异味。”说话间,他又弯腰夹起一片沾着污渍的菜叶,稳稳放进厨余垃圾桶。

已有38年党龄的刘云祥,在退休前,就以“爱操心、肯干事”出名;退休后,他没选择在家享清福,反而把“为人民服务”的战场搬到了社区。“身子骨还硬朗,能为邻居多做点事,心里踏实。”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日复一日的行动准则。

在康泽佳苑北区社区,刘云祥的身影早已成了社区里的“固定风景”:志愿公益日,他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消防通道大清理,他扛着扫帚走在最前面,清扫道路上垃圾;社区铲除小广告,他带着喷壶和铲子,一层一层耐心擦拭。有邻居劝他歇一歇,他总笑着说:“退休了,能用上这点‘余热’温暖身边人,是我的荣幸,更是党员的本分。”

如今,在他的坚持下,1号楼转角的临时垃圾站悄然变了样,原本让人避之不及的“脏乱差角落”,成了社区里人人称赞的“文明岗”。如今,刘云祥每天除了收拾垃圾,还会坐在转角的长椅上,留意着小区的大小事——看到老人提着重物,他主动上前帮忙;发现小孩在马路上追逐,他及时提醒;就连垃圾桶盖没盖严,他都会起身随手盖好。

“刘叔,又来忙活啦!”居民们路过时,总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感谢刘叔叔辛苦的付出。这份邻里间的温暖,让刘云祥心里暖暖的:“你对大家好,大家也把你当家人,这点付出算啥?”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他看着干净整洁的社区,语气坚定:“‘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要落在实处的。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守在这里,守护好咱们的社区。”

38年党龄,是岁月的勋章;日复一日地坚守,是初心的见证。刘云祥用最朴实的劳动,呵护着社区的环境,守护着邻里的幸福。他就像一颗默默扎根社区的“种子”,在润物无声中培育着文明的土壤,让“奉献”的正能量在社区里生根发芽,成为更多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