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海淀区首家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的“青之光”巾帼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全区29个街镇的妇女组织也开展了疫情防控、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助老护童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区掀起巾帼志愿和家庭志愿服务的热潮。
2022年3月,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联合授予青龙桥街道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称号。据悉,这是我区首家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将作为积极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推动形成助老护童、家庭志愿、巾帼科普行动深入开展的孵化平台。
海淀“青之光”巾帼志愿服务项目整合了地区原有的巾帼服务力量,以“青之光”巾帼志愿孵化和“青听阳光”家庭家教家风服务两个主题开展服务,包含“青之光”北宫门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听阳光”家庭家教家风服务队、相伴夕阳红手工编织队、“青心”幸福驿站服务团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
“青之光”巾帼志愿孵化项目服务的主阵地设置在颐和园北宫门,通过整合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中的巾帼志愿者力量,以“大手拉小手”形式传承志愿精神,展示妇女和家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青之光”巾帼志愿服务队现有80人,年龄最大近70岁,最小7岁,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在颐和园北宫门为广大居民、中外游客提供助老指引、现场帮扶、义务指路等高质量服务,以颐和园益寿堂点位为基础,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开展“小小志愿者”及“红色少年讲解员”等活动,以巾帼志愿服务力量弘扬红色文化、“三山五园”文化和志愿服务文化。
“青听阳光”家庭家教家风服务队则以助老护童为主要任务,通过访谈形式记录老人口述亲身经历,梳理老人生命故事,以好家风引导少年儿童向善发展,提供关爱陪伴、科技助老等服务。服务队由“家庭+高校”志愿者构成,现有队员511人,含巾帼志愿者470名,其中家庭志愿60户,来自于国际关系学院等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平均年龄18.2岁,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0余所市属高校。
截止11月底,海淀区注册巾帼志愿者人数达2.1万人,志愿家庭为6773户,365个社区已注册志愿家庭服务队共注册了142个志愿服务项目。伴随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海淀“青之光”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启动,区妇联倡议广大巾帼志愿者要发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优势作用,带动更多的巾帼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贡献力量,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巾帼志愿服务的践行者,为积极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全面深入开展探索“海淀经验”。